胃热、胃烂之毒,必以黄连、大青、犀角、元参、升麻、真青黛
、石膏、知母、黄芩、山栀、黄柏之类,要在审察病情合宜而用之。温毒发斑者,冬应寒而反
温,或冬令感寒,春夏之交,发为温热之病,热毒蕴蓄,发为斑也。犀角大青汤主之。时气
发斑者,天时不正之气也,人感之或憎寒壮热,发为斑疹。凡大红点,发于皮肤之上者,谓
之斑;小红点,行于皮肤之中者,谓之疹。盖疹轻而斑重也。疹发于肺,宜用升麻葛根汤,
加大力子以散之。斑出于胃,犀角大青汤以清之。若时气传染,中无实热,加味逍遥散去白
术,加元参、生地以解之。阴症发斑者,寒伏于下,逼其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熏于
肺,致发斑点,如蚊蚤咬痕,此非斑也,与调中温胃之剂,其点自退。理中汤主之。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三黄解毒汤

属性:黄连(二钱) 黄芩 黄柏 黑山栀(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犀角大青汤

属性:治斑出已盛,心烦大热,错语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
犀角屑 大青 元参 甘草 升麻 黄连 黄芩 黄柏 黑山栀(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口大渴,加石膏;虚者,加人参。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结胸痞气

属性:经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阳、三阳也
阴、三阴也。伤寒邪在三阳,固不可下,下之则为结胸之恶候。即邪已入三阴,而未结聚
成实,犹宜清解之,若下之太早,尚不免于痞气。结胸证重,痞气较轻也。大抵从胸至腹,
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为结胸;胸前痞满不舒者,为痞气。结胸证,先用小陷胸汤,如或
结实难解,更用大陷胸汤攻之。痞气证,半夏泻心汤主之。又有水结胸证,水饮停蓄也,小
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复有寒实结胸证,乃寒气结聚不应误下而成,须用白散主之。凡一切结
胸、痞气等证,服药不效者,乃浊气结而未散,《活人》俱用枳实理中丸,应手而愈。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小陷胸汤

属性:本太阳证,为医误下,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为结胸,应服
大陷胸汤。若不按不痛者,为小结胸,应服本方。然用药之道,宜先缓后急,有如探试之法
上三味,以水六钟,先煮栝蒌,减半、去渣,纳诸药煮取二钟,温服。
按此方,加枳实一钱五分,更效。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大陷胸汤

属性:结胸证,服前药不效,须用此方。
大黄(去皮生用,六钱) 芒硝(四钱) 甘遂(为末,二分五厘)
上三味,以水六钟,先煮大黄,减半,去渣,纳芒硝,煮二三沸,和甘遂末,温服,得
快利,止后服。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半夏泻心汤

属性:伤寒传入三阴,而未结聚成实,医早下之以致胸中痞闷不舒者,为痞气。
半夏(洗) 黄芩 干姜(各一钱五分) 人参 甘草(炙,各五分) 黄连(一钱) 大枣(去核,二个)
水煎服。本方加枳实五、七分为妙。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白散

属性: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此寒痰积食结于胸中,故用此方,亦救急之良法。
桔梗 贝母(各三钱) 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
上三味为末,纳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匀,分二服,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
利。如不利,进热粥一杯。若利不止,进冷粥一杯,即止。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枳实理中丸

属性:枳实(面炒,一两五钱) 茯苓 白术(陈土炒,各二两) 甘草(炙,七钱五分) 人参(五钱) 干
姜(炮,四钱)
上为末,米饮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三服,以瘥为度。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脏结

属性:病患素有宿积,连于脐旁,更加新邪,痛引阴筋。此邪气结实之候,为难治。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振战栗

属性:振者,耸动也;战者,战摇也;栗者,心跳也。虚证多有之,而邪正交争,亦发战栗也
须按兼症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