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生姜。痛多而呕者,加陈皮六钱六分,白术三钱三分,若加生姜,再加水
三杯。
\x小柴胡汤\x(方见疟症) 治胁痛多呕,寒热往来。若腹中急痛,先服小建中汤,二时许再服
此汤。
\x当归四逆汤\x 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
当归 白芍 桂枝(各三钱) 炙草 细辛 木通(各一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寒者,加生姜、吴茱萸各二钱,酒水各半煎。
\x金铃子散\x 治心腹诸痛,服热药而更甚者。
金铃子(去核) 元胡索(各等分
研末,以清酒送下二、三钱。
\x七气汤\x 治七情气逆诸痛。
茯苓(三钱) 半夏 浓朴(各二钱) 紫苏叶(一钱
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x和剂抽刀散\x
川白姜(五个,锉入巴豆肉 斑蝥一字,同炒至豆黑,去豆) 糯米(六两二钱,炒黄)良姜(五两,入
斑蝥二十五个,同炒至蝥黑,去蝥) 石菖蒲(五两半,不炒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
《仁斋直指》云∶有一田夫,醉饱之余,露星取快,一枕天明,自此腹疼攻刺,百药罔
效,淹淹数载,后遇至人,授以抽刀散,数服顿愈。则知风露之根,入在脾胃,良姜、菖蒲
,为能散其邪,巴蝥借气,为能伐其根,观此可以通一毕万矣。然而痛不复作,养脾之剂,
独不可继是而调理之乎。疗病如濯衣,必去其垢污,而后可以加浆饰。“医者,意也”,请
借是以为喻。
胁痛,已于心腹诸症门载其方治矣,然此症时下最多,今又补录于后,言之不厌于复也
肝贯膈布胁肋。阴虚血燥,则肝脉失养而痛。其症胁下筋急,不得太息,目昏不明,爪
甲枯青,遇劳即甚,或忍饥即发是也。
\x滑氏补肝方
酸枣仁(四钱) 熟地 白术(各三钱) 当归 山茱萸 山药 川芎 木瓜(各一钱半) 独
活五味子(各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煎服。“肝体阴而用阳”,此以肝酸补肝体,以辛味补肝用。加
独活者,假风药以张其气也。一方有人参、黄 、石斛、柏子仁、桃仁,无山药、独活、五
味。一方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白汤下。一方鸡子黄一枚调吞,日二服。



<目录>卷五\肿症

<篇名>肝火胁痛

属性:《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又云∶“肝气实则怒,其脉当弦急
数实,其口当酸,其痛必甚,或烦渴二便不通。”
\x龙荟丸方
龙胆草 当归(并酒洗) 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酒洗,八钱) 青黛 芦荟
(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
蜜丸小豆大,姜汤下二、三十丸。
\x栝蒌汤\x 治左胁痛。
大栝蒌一只,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粉甘草二钱,红花五分,水煎服。
盖柴胡、龙荟、青黛、龙胆之类,苦寒益资其燥,而栝蒌柔而滑润,于郁不逆,甘缓润
下,故奏效捷也。



<目录>卷五\肿症

<篇名>息积

属性:《内经》云∶“病胁下满气息,二、三岁不已,病名曰息积。”“夫消息者,阴阳之更
事也。今气聚于胁下,息而不消,则积而不散,故满逆而为病。然气不在胃,故不妨于食,
特害于气而已,治宜导引服药,药不可独治,盖导引能行积气,药力亦藉导引而行故也”。
\x推气散\x 治右胁痛,胀满不食。
片姜黄 枳壳 桂心(各三钱) 炙草(三钱
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食远服。
\x赤茯苓汤\x 治息积胁下,气逆满闷。
赤茯苓 桂心 陈皮(半两,炒) 高良姜(一两) 大腹皮(五钱) 甘草(一分) 吴茱萸(三分
每服三钱 水煎,日二服。
\x白术丸\x
白术(陈土炒) 枳实(麸炒) 桂心(各一两半) 人参 陈皮 炙草 桔梗(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日二。胁痛,左属肝主血,右属肺主气,多
痰积,然悲哀恼怒,郁伤肝气,两胁骨疼痛,筋脉拘急,腰脚重滞是也。
\x枳壳煮散
枳壳(四两先煮) 细辛 桔梗 防风 川芎(各二两) 葛根(一两半) 甘草(一两
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枣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服。
尤在泾云∶悲哀烦恼,肝气致郁,枳壳能通三焦之气,故以为君。肝欲散,故用细辛、
川芎
、桔梗之辛以散之。肝苦急,故用甘草之甘以缓之。其用防、葛者,悲则气敛,借风药以张
之也。



<目录>卷五\肿症

<篇名>痰饮

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