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服一丸或二丸,细嚼,茶酒任下,临卧服。
\x侯氏黑散\x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用治风颠。
菊花(四十分) 白术 防风(各十分) 桔梗(八分) 黄芩(五分) 细辛 干姜 人参 茯苓 当
归川芎 牡蛎 矾石 桂枝(各三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
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方用参、苓、
归、芎,补其气血为君;菊花、白术、牡蛎,养其肝、脾、肾为臣,而加防风、桂枝,以行
痹着之气;然风以寒为帅,先以细辛、干姜驱其助虐之寒;火乘风而发,又以黄芩、桔梗,
疏其怫郁之热;矾石所至,除湿解毒,收涩心气;酒力营运周身为使,庶旧风尽出,新风不
受,且必为散。酒服至六十日止,又常冷食,使药积腹中不下,盖邪渐侵心,不恶热而恶寒
,其由阴寒可知。若胸中之阳不治,风必不出,故先以药填塞胸中之空窍,壮其中气,而邪
不内入,势必外消,此即《内经》所谓∶塞其空窍,是为良工之理。若专治其表里,风邪非
不外出,而重门洞开,出而复入,势将莫御耳。
\x地黄饮子\x 治足痱不能行,舌喑不能言,此少阴气厥不至,名喑痱。
肉桂 附子 肉苁蓉 茯苓 熟地 麦冬 五味子 远志 菖蒲 石斛 山萸肉 巴戟
肉(各五分) 薄荷叶(二分
水二杯,煎八分服。
诸药皆质重性沉,以镇逆上之火,然火由风发,则无形而行速,故用轻清之薄荷为引导
;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镇逆,制
方煮法之妙如此。
\x参附汤\x(见盗汗
\x三因白散\x 治中风不省人事,痰涎如涌,真起死回生之神方也,气喘痰多用之甚效。
滑石(四钱研) 半夏(三钱) 生附子(二钱
共研末,生姜四片,白蜜五钱,水一杯半,煎八分,温服。寒化证,脉微或脉脱,四肢
逆冷痰盛者,用此方。或脉数,手足温,为热化证,宜风引汤、竹叶石膏汤之类。
\x白虎汤\x(见伤寒
\x竹叶石膏汤\x(见火症
\x黄连阿胶汤\x 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主之。少阴中风,借用此方

黄连(四钱) 黄芩(一钱) 芍药(二钱) 阿胶(三钱) 鸡子黄(二只打匀,取三分之一。
上五味,以水二杯,先煮三物取一杯,去滓,纳胶烊尽,少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
温服,日三服。此为少阴热化之证,方中用黄连、黄芩之苦寒以折之,芍药之苦平以降之,
又以鸡子黄补离中之气,阿胶补坎中之精,俾气血有情之物,交媾其水火,斯心烦止而得卧
矣,此回天手段。
\x苏合香丸
至宝丹(驰名药,肆中发兑方,不必载。
\x顺气散\x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青皮 乌药 白芷(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杯,煎七分温服。
\x匀气散
白术 乌药 人参 天麻(各一钱) 沉香 青皮 白芷 木瓜 紫苏 甘草(各五分)
上锉作一帖,姜三片,水煎服。
\x涤痰汤\x
南星(制) 半夏(泡七次) 枳实 茯苓(各二钱) 橘络(一钱五分) 石菖蒲 人参(各一钱)
竹茹(七分
加生姜五片,水一杯半,煎八分,食后服。
\x竹沥汤\x 治热风心中烦闷、言语謇涩。
竹沥 荆沥(各五分) 生姜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温服三合,以酒调服良。一方竹沥、荆沥、梨汁各二合,陈酱汁半合,相
合,微煎一、二沸,滤清,细细灌入口中,治中风不语,昏沉不识人。一方竹沥五合,人乳
汁二合,三年陈酱汁半合,三味相合,分三服治热风,舌强不得语,心神烦闷。一方竹
沥五合人乳汁二合姜汁升生三味相合温分三服日夜各一服,刘、朱、李三子发挥之外后人又增

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三味相合,温分三服,日夜各一服。刘、朱、李三子发挥之
外,后人又增恶中、食中、寒中、暑中四症。(孙男心典)按∶食中者,过饱食填太阴,上下之
气不通而厥,以平胃散加减煎服,或探吐之,或以备急丸灌之。
\x风引汤\x 治大人中风牵引,小儿惊风螈 ,并治癫、狂、痫。
大黄(二两) 干姜(三两) 龙骨(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牡蛎(四两) 寒水石 赤石脂
白石脂 滑石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竹簏筛,以苇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约每服一两
半。
风邪内并,则火热内生,五脏亢甚,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