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广藿 良姜 郁金 白蔻
\x中阳不运\x
桂枝 藿香 干姜 半夏 浓朴 茯苓 草果 附子 广皮
\x胃寒滞涎\x
吴萸 干姜 川楝子 半夏 茯苓 广陈皮
\x胸次清阳不运\x
宗仲景转旋胸次之阳,苓桂术甘汤。
\x寒热客邪互结\x
姜炒 川连 半夏 黄芩 淡干姜 枳实
陈曰∶古人治痞不外以苦为泄,辛甘为散二法。外感如仲景泻心汤,内伤如仲景苓桂甘
姜法。上焦不舒,枳桔杏蒌开降,栀豉除热化腐,疏畅清阳之气法。古人有形至无形,妙论也。
\x木犯土虚中挟滞\x
川朴 茯苓 白芍 广皮 益智 丁香 人参 半夏 川楝 吴萸 姜汁 牡蛎
\x湿热食滞\x
茅术 广皮 白芍 莱菔子 白术 黄芩 枳壳 鸡内金
\x痰凝脉络\x 右胁有形高突,按之不痛。
白芥子 栝蒌 蛤粉 山栀 广郁金 橘红 姜皮 半夏
\x血络凝痹\x
归须 木通 益母草 蜣螂 虫 香附 延胡 小青皮 韭白 郁金 川朴 枳
壳茺蔚子 川芎 橘核 单桃仁
陈曰∶积为血伤入络,必仗蠕动之物以搜逐病根。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经络
系于脏腑外廓,仲景于劳伤血痹通络方法每取虫蚁飞走诸灵,伏梁病亦在络也。
积为阴邪聚络,大旨当以辛温入血络治之。盖所以容此阴邪者,必无阳动之气以旋运
之,而必有阴静之血以倚仗之。故必仗体阴用阳之品,方能入阴出阳,以施其辛散温通之妙。
张景岳云∶心之积名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令人烦闷。脾之积曰痞气,在胃
脘,覆大如盘,令人黄胆。肺之积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令人洒淅寒热,喘咳肺壅。肝
之积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令人发咳。肾之积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
豚,或攻上攻下无时,令人喘逆,骨蒸少气。阴气所积曰积,阳气所聚曰聚。积者五脏所生,聚者是六腑所生也。



<目录>卷中\杂症

<篇名>呕吐恶心章

属性:胃司纳食,主乎通降。其何以不降而反上逆?呕吐者多由肝气冲逆,阻胃之降而然也。
故《灵枢》经脉篇云∶足厥阴所生病者,胸满呕逆。况五行生克,木动必犯土,胃病治肝,隔一
之治也。凡呕吐青黑,必系胃底肠中逆泻而出。
干呕(即哕)有声吐有物,声物兼有吐斯实。吐轻呕重干呕凶,呕乃渐出吐频出。不呕
不吐为恶心,总是胃虚不能食。胃中有火膈有痰,降火调气治痰适。平胃散可加减投,橘半
竹茹汤亦得。烦渴脉若洪数来,黄芩竹茹山栀该。吐水冷涎沉迟脉,干姜肉桂吴萸偕。呕吐
痰沫脉洪滑,南星苓术门冬裁。水停心下声 ,茯苓泽泻猪苓入。饱闷作酸暖气升,食伤
麦曲槟榔及。及病不食脉细微,茯苓人参与白术。酒伤白蔻泻葛(花)添,伤风合用紫苏葛(根)。
痰饮呕吐都是浊阴所化,阳气不振,势必再炽。仲景以温药和之。
\x肝犯胃\x
温胆汤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实 竹茹 合左金丸 川连 吴萸 安胃丸
旋复代赭石汤 旋复花 代赭石 人参 半夏 甘草 生姜 大枣
\x厥阴浊逆\x 治法同上。
\x胃阳虚浊阴上逆\x
白术 川朴 益智 半夏 茯苓 姜汁
苓姜术桂汤 加川朴 川椒 黄连 附子 粳米
\x中阳虚\x
人参 附子 半夏 砂仁 干姜 白术 炙草 茯苓 川椒 大枣
\x阳虚吸受秽浊气\x
人参 木香 广藿 川朴 广皮 丁香 茯苓 煨姜 砂仁 肉果 益智
\x肝肾虚,冲脉气动\x
苁蓉 上肉桂 沙蒺藜 茯苓 杞子 鹿角霜 当归身
\x呕伤胃中,邪热劫津\x
温胆汤去甘草加山栀、豆豉、姜汁。
\x邪热内结\x
半夏泻心汤去姜枣,加枳实、山栀、杏仁、姜汁。
\x暑减内结\x 治法同上
\x肝火刑金\x
桑皮 丹皮 苏子 山栀 枇杷叶 郁金 栝蒌 橘红 杏仁 竹沥 沙参 麦冬 豆豉
\x温热结于厥阴\x(身热肢冷,神昏呕吐,厥逆险症)
川连 半夏 干姜 山楂 滑石 石菖蒲 黄芩 枳实 广皮 竹心 连翘 绿豆

\x痰涎呃逆,续呕黑汁倾囊\x(危症,此由胃底肠中浑淆而出)
真西甘草四两,熬浓服之,呃停呕止可救。
\x吐蛔\x(蛔与蛔通。古人以狐惑虫厥都是胃虚少谷之故,仲景之蛔虫厥都从惊恐得之)
延胡 芦荟 吴萸 枳实 茯苓 人参 细辛 红枣 安胃丸 半夏泻心汤 理中
汤加栝蒌 香附 川椒 旋复代赭汤加白芍 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