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28-医学入门-第5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以为经论。又有少师,亦同时臣也。

俞跗
黄帝臣。治病不用汤液,割皮解肌,决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炼精易 形,以去百病。


桐君
黄帝臣也。多识草木性味,定三品药物为君臣佐使,撰《采药对》四卷、《采药别录》十卷。


雷公
名 ,黄帝臣也。善医术,着《至教论》及《药性炮炙》二册。


巫咸
尧臣也,药方之始。


伊芳尹
殷时圣人。制《汤液本草》,后世多祖其法。

【目录】卷首\集例【篇名】历代医学姓氏属性:秦汉以后,有通经博史,修身慎行,闻人巨儒,兼通乎医。

张机
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作《伤寒论》,医方大备,扁鹊、仓公无以加焉。

后世称为医圣。其门人卫沈撰《四逆三部厥经》及《妇人胎脏经》、《小儿颅囟经方》。

皇甫谧
幼名静,字士安,西晋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居贫,年二十始感激读书,带经而锄,博 通典籍百家,以着述为务。沉静寡欲,高尚其志,征辟不就,号玄晏先生。后得风痹羸疾知医,着《甲乙经》

及《针经》。


字逸民,西晋河东人也。多学术,善医经,官至尚书左仆射,校正《太医权衡》及上古药物轻重分 两。


范汪
字玄平,东晋颖阳人,雍州刺史略之孙也。博学,善谈性理,以拯恤为心,着方书百余卷。


殷仲堪
东晋陈郡人,性至孝,善属文谈理。祖融吏部尚书,父师骠骑咨议参军。因父病精医,执药挥 泪,遂眇一目。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


殷浩
字深源,陈郡长平人,好古《易》,精医术,妙解经脉,着方书。


徐熙
南宋东海人。早好黄老,隐泰望山,遇道士授以《扁鹊镜经》。晚精心学,名振海内,官至濮阳 太守。世医徐秋夫、道度、文伯、徐雄、之才等,皆其子孙也。


褚澄
字彦通,齐河南阳翟人。宋武帝之甥,尚书左仆射湛之子。博学善医,官尚书。论僧道尼姑异乎 妻外家,求嗣必有子,妇人如未笄之女则不宜也。着《医论》一帙,发身中造化之秘。治一人服鸡子多而得奇疾,

煮苏汁一升饮之,吐涎升许,其中有一鸡雏,翅距已全而能走,后吐三十余枚而瘳。

王显
字世荣,后魏阳平乐平人。好学精医,少历本州从事,明敏有断才,领军有功,迁廷尉御史,官至太 子詹事,兼吏部行事,仍在侍御营进御药。着《医方》三十五卷,颁行天下。


徐之才
字士茂,后周雄之子。幼隽发,年十三召为太学生,通《礼》、《易》,善医术,兼有机辨,药 石多效。官尚书,赠司徒公,录尚书事,谥曰衣冠文物。撰《药对》。治一人患足跟肿痛,诸医莫识,公曰∶蛤精 疾也,由乘舡入海,垂脚水中而得。为剖出二蛤子而愈。治一人酒色过度,眼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 妇人,去地数尺,亭亭而立。公曰∶此色欲多,大虚所致。乃处补药饮之,数剂而愈。


孙思邈
唐京兆华原人。幼称圣童。隋文帝召不拜。太宗即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隐太白山,学 道养气,求度世之术,洞晓天文,精究医业,着《千金言》三十卷,《脉经》一卷,独于伤寒不及。朱子《小 学笺注》谓思邈为唐名进士,因知医贬为技流,惜哉!孟诜、卢照邻师事之,与论心欲小,胆欲大,智欲圆,

行欲方之语。

狄梁公
知针术。有富儿鼻端生赘,为脑下针,赘应手而落。


王绩
字无功,绛州人,王通之弟。唐太宗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还里莳药自供,或以济人。以《周易》

置床头,他书罕读,游北山东皋着书,自号东皋子。

孟诜
唐汝州梁人。举进士,累迁凤阁舍人。睿宗即位,加银青光禄大夫,后致仕,以药饵为事。常曰∶ 保身养性者,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年九十三卒。着《补养方》、《必效方》各三卷,《食疗本草》。


陈藏器
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县尉。撰《神农本经》,总曰《本草拾遗》,共一十卷。


许胤宗
唐义兴人,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后为散骑侍郎。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家告术穷,

公以黄 、防风煮汤数十斗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关中多骨蒸病,递相传染,得者皆死,公疗必愈。
或劝其着书贻后世者,答曰∶医者意也,思虑精则得之,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古之工医,
要在视脉,病乃可识,病与药值,唯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今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
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一药偶得,他药相制,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 处,不可言传,虚着方论,终无人能悟,此吾所以不着书也。卒年九十余。

许叔微
字知可,宋白沙人。尝获乡荐,省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