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微寒,
有毒。破石淋,主漏下赤白寒热,杀禽兽贼鼠,除五脏间热,肌中鼠 ,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
用之当炼得水,烂人肠肉,可为 ,然发风痰。丹溪云∶马刀与蚌蛤、蚶、蚬、螺蛳大同小异,属金而有水、
木、土。《衍义》言其冷而不言湿,多食发疾,以其湿中有火,久则气上升不降,因生疾多热,则生风矣,何冷 之有?今蛤粉皆此类为之。
虾
平,小毒。食之不益人。主五痔,引风动 发疥疮。小儿食之,令脚屈不能行,有风病、嗽病者忌 食。小儿赤白游肿,生捣汁涂之。生水田沟渠中,小者有小毒。海虾长一尺,作 毒人至死。有无须及煮色白 者,不可食。
水母
俗名海蜇。味咸,无毒。主生气,妇人劳损血滞,小儿风疾丹毒。
河豚
味甘,温,大毒。主补虚,去二气,理香港脚,去痔疾,杀虫。其味极美,肝尤毒,然修治不如法,
食之杀人,橄榄、芦根、粪汁解之。浓生者不食亦好。
海豚鱼
生大海。候风潮即出,形如豚,味咸,无毒。主飞尸蛊毒、瘴疟,作脯食之,一如水牛肉味,
小儿耳皮中肪膏摩恶疮、疥癣、痔 、犬马 疥杀虫。
鳜鱼
甘,平,无毒。补虚劳,益脾胃,治肠风下血,去腹内恶血、小虫,益气力,令人肥健。胆,腊月 阴干,治一切骨鲠或竹木签刺喉中不下,取少许酒煎呷之,得吐,骨随涎出;未吐,再服。在脏腑日久黄瘦者 亦宜。
时鱼
平,补虚劳,稍发疳痼。
鲟鱼
生江中。背如龙,长一二丈。甘,平,无毒。主益气补虚,令人肥健。煮汁饮之,止血淋。鼻上肉 作脯,补虚下气。然味虽甘美,而发诸药毒及一切疮疥,动风气。与干笋同食,发瘫痪风,服丹石人食之,令 少气;小儿食之,结 瘕及嗽;大人久食;令卒患心痛、腰痛。子,如小豆,食之肥美,杀腹内小虫。 ,世 人虽重,亦不益人。
鳇鱼
甘,平,无毒。味极肥美,楚人尤重之。多食生热疾。 ,肥美奇绝,亦不益人。
鲈鱼
平。补五脏,益肝肾,和肠胃,益筋骨,治水气,补中安胎,多食宜人,不甚发病,宜然张翰思 之也。作 尤良。又曝干甚香美,不可与乳酥同食。
鱼
味甘,无毒。主水肿,利小便,为 美而且补,稍益胃气。合牛肝食,令患风发痼疾。又不可与 野鸡、野猪同食,赤目赤须无腮者杀人。
HT 鱼
似 。甘,平,无毒。不腥,美且益人,补中益气,下膀胱水,开胃。作HT 白如雪。隋朝吴都 进鲍鱼干, 取快,日干,瓶盛,临食以布裹水浸良久,漉出如初 无异。此二鱼寒而有毒,非嘉物也。
HT 鱼
池塘所蓄,头大身细者。甘,平,益人。
银条鱼
甘,平,无毒。宽中健胃,合生姜作羹良。
少阳鱼
味甘,咸,平。治男子白浊膏淋,玉茎涩痛。
比目鱼
平。补虚,益气力,多食稍动气。
黄鱼
背黄头尖,下江呼为颊鱼是也。味甘,平,小毒。醒酒,不益人,发风动气,发疮疥。病患忌食。
和荞麦同食失音。
鲂鱼
俗名扁鱼。味甘,无毒。调胃气,利五脏,和芥子酱食之,助肺气,去胃家风,消谷食。作 食,
助脾气,令人能食。患疳痢者不得食。作羹 食宜人,其功同鲫鱼。
鲚鱼
味甘,辛。食之不益人,助火动痰发疮疥。
鱼
平。补五脏,益筋骨,和脾胃,多食宜人,作 尤佳。曝干甚香美,不毒,亦不发病。
鱼
生南海。味美无毒。膘可作胶,一名江鳔。主竹木刺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四畔,肉烂刺出。破 伤风疮,月蚀疮,阴疮, 疮,并烧灰用之。又呕血炙黄为末,用甘蔗节捣自然汁,调下二钱。
蛏
甘,温,无毒。补虚及产后虚损,主冷痢,邪热烦闷。疫后忌食。
鱼
乃诸鱼所作之脍。味甘,温补。去冷气湿痹,除喉中气结,心下酸水,腹中伏梁,冷 结癖疝气,补 腰脚,起阳道。以菰菜为羹,谓之金羹玉 。开胃口,利大小肠,以蔓菁煮去腥,凡物脑能消毒,所以食 必 鱼头美也。近夜食不消,马鞭草汁能消之;饮水令成虫病;起食之,令胃弱;同乳酪食令霍乱。又云不可同蒜 食。昔一妇患吞酸,食鱼 遂愈。盖以辛辣有劫病之功也。凡 ,若鱼本佳者 亦佳。
鱼
乃诸鱼所作之 ,不益脾胃,皆发疮疥。鲤鱼 忌青豆、赤豆;青鱼 忌胡荽、羊肉。 中有虾者不 可食。
上五品药性,疮毒食治皆古人设也。愚推古庵意于各类增通用杂用,以备神农三百六十五种之数,更采《大 观本草》、东垣《珠囊》、丹溪《日用》、熊宗立《药赋》、《图经》、《快捷方式》、《国小集要》、《集韵》
等书,纂歌集注,仅一千品止。有兼用之法,节斋编之备矣。大概风兼寒证,则兼用姜、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