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则难复常。六脉俱不
足,虚寒之气,小腹拘急,羸瘠百病,名曰黄 建中汤。
\x人参建中汤\x
即前方加人参二两,治虚劳自汗。
\x当归建中汤\x
即前汤加当归二两,治妇人血虚自汗。
\x八味大建中汤\x
治中气不足,手足厥冷,小腹挛急,或腹满不食,阴缩多汗,腹中寒痛,唇干精出,寒
热烦冤,四肢酸痛,及无根失守之火,出于肌表,而为疹为斑、厥逆呕吐等症。
黄 当归 桂心(桂枝去皮即桂心,非近时所用之肉桂心也) 酒白芍 人参 甘草(炙,各一钱) 半夏(制)
附子(炮,各二钱半)
每服五钱,加姜三片,枣二枚,煎服。
\x桂枝龙骨牡蛎汤\x
治失精家,小腹强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失精亡血,脉得
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喻氏曰∶用桂枝汤,调其营卫羁迟,脉道虚衰,加龙骨、牡蛎,涩止其清谷,亡血失精
。一方而两扼其要,诚足贵也。
《短剧》云∶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一钱五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虽调营卫所首重,倘其人虚阳浮越于外,即当加附子、白薇以固阳,而助其收涩,桂枝
在所不取也。
张石顽曰∶亡血失精,举世皆滋补血气之药。而仲景独举桂枝汤者,盖以人身之气血,
全赖后天水谷以资生。水谷入于胃,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气不营,则上热而血溢;卫
气不卫,则下寒而精亡。是以调和营卫为主。营卫和则三焦各司其职,而火自归根。热者
不热,寒者不寒,水谷之精微输化,而精血之源有赖矣。以其亡脱既大,恐下焦虚滑不禁,乃
加龙骨入肝敛魂,牡蛎入肾固精,皆固蛰封藏之本药也。至于小建中汤加减诸方,皆治虚劳
之神剂,后人专用滋阴降火,误治遗害,未至于剧者,用此悉能挽回。
\x大建中汤\x(俱见《金匮》)
心胸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
上下痛,不可触近。
\x叶天士加减大建中汤\x
辛甘化阳法。
人参 桂心 归身 川椒(炒,出汗) 茯苓 炙草 白芍 饴糖 兰枣
按∶原方中干姜定不可少。
\x叶天士加减小建中汤\x
脉右虚左小,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甘。此胃阳已弱,卫气不得拥护,
时作微寒微热之状,小便短赤,大便微溏,非实邪矣。当建中气以维营卫。东垣云∶胃为卫
之本,营乃脾之源,偏热偏寒,犹非正治。
人参 归身(米拌炒) 桂枝木 白芍 兰枣
按∶此方姜定不可少。
\x复脉汤\x(一名炙甘草汤,方见《伤寒》)
治诸虚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此治血脉空竭方)
用之所以和血。凡脉见结代者,虽行动如常,不出百日
必死。若复危急不能行动,则过十日必死,语极明白,从前解者多误。
喻嘉言曰∶此仲景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邪少虚多之圣方也。《金匮》不载,以《千
金翼》常用此方治虚劳,则实可征信,是以得名为《千金》之方也。虚劳之体,多有表热夹其阴
虚,所以本论汗出而闷。表之固非,即治其阴虚亦非,惟用此方得手,而脉出热解,俾其人
快然,真圣法也。但虚劳之人,胃中津液素虚,匪伤寒暴病邪少虚多之比。桂枝、生姜分两之
多,服之津液每随热势外越,津既外越,难以复收,多有淋漓沾濡一昼夜者。透此一关,亟
以本方去桂枝、生姜二味,三倍加入人参,随继其后,庶几津液复生,乃致营卫盛而诸虚复
,岂小补哉!
\x叶天士加减复脉汤\x
本案云∶其脉虚细,夜热晨寒,烦倦口渴,汗出,脏液已亏,当春风外泄,宗仲师凡元
气有伤,当与甘药之例。
孙心典按∶虚劳治法,舍建中别无生路。又有一种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当从时贤养胃
阴诸法。
叶天士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愚
于此法又悟出无数法门,此下所列之方,俱宜深考。
\x叶氏养胃方\x
治胃虚少纳谷,土不生金,音低气馁。
麦冬 生扁豆 玉竹 甘草 桑叶 沙参
此方生谷芽、广陈皮、白术、麦仁、石斛、乌梅,俱可加入,燥极加甘蔗汁。
\x叶氏方\x
治阴虚盗汗,不用当归六黄汤,以其味苦不宜于胃也。此方用酸甘化阴法。(
合前加减大建中汤辛甘化阳法,可悟用药之妙。)
人参 熟地 五味 炙草 湖莲 茯神
\x又方\x 《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