搐搦者,亦有二症,有因余毒在于心,留而不去,热甚生风,风火相搏
者,其人则必喉中有痰,目直上视,面赤引饮,居处喜冷,治宜清心泻肝为主。又有病
后多食而胃弱不能胜谷,是以食蒸发搐者,其人则必潮热而腹满多烦,大便酸臭,秘泻
不调,或呕吐腹痛,治宜为之消食佐以养胃,推扬谷气而已。更有手足拘挛,屈伸不
便者,乃血耗气虚,不能荣养于筋,宜用十全大补汤,切忌误作风治,反耗阴血也。更
有痘后昏昧,不解识人,口常妄语。如邪祟状者,此热毒移入心包络也,治宜清心调
元。更有身不热,口无妄,但卒然喜睡、状如眩晕者,此因其人食少而正气素弱,痘出
又重,幸调理得当,毒解得安。然邪气既解,则正气将生,乃否极泰来之象,宜调元
汤,轻轻少与咽之,待其自醒,不可扰乱人不知此,凡见闷乱,便将抱动呼唤号哭,
神气一散,为不救者多矣。更有手足如冰,名为厥逆者。若发于痘出正盛之时,则十无
一生。若于病愈,气血久虚,脾胃大困者,亦宜调元汤加减用之。



<目录>痘疹全集卷三十一(余毒门)

<篇名>咳嗽胁痛

属性:咳嗽者,痘疹常症也。有寒有热,有实有虚。如自初出而咳嗽,至今未愈者,此肺
气不敛也,宜敛之润之。如咳而热,大便难,小便赤,或咳出血,肺叶焦举者,此热
毒也,宜清利之。如咳而大便溏,小便清,身无大热,而不渴者,此为虚也,宜补益
之。若向不咳而今始咳,兼有鼻流清涕等候者,此风寒外感也,宜疏散之。更有咳嗽而
两胁疼痛者,是余毒在中而阴阳之气不能升降也。《经》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两
胁之谓也,治宜但为解毒顺气。然亦有气血两亏,阴阳不畅者,则宜调养气血而所苦自己。



<目录>痘疹全集卷三十一(余毒门)

<篇名>吐利蛔虫及蛔厥狐惑疳蚀走马疳赤白口疮

属性:痘后而吐利蛔者,此热毒入里,其虫为热所蒸而出,热在胃即吐蛔,热在肠即利
蛔,利者黄芩汤,加桃仁、艾叶;吐者,黄芩半夏汤,加乌梅、川椒。更有素不吐利。
若闻食臭即吐而食已易饥者,此因胃虚已久,虫无所食,故闻食臭即吐而食已易饥
也。若吐蛔而手足厥冷者,是为蛔厥,并宜理中汤,加乌梅、川椒主之、切不可投以史
君,槟榔之类。虫未伤而入先困也。更有虽不吐利而内蚀脏腑,乃为狐惑之症,其人好
睡,嘿嘿不欲食,如上唇有疮,则虫蚀其肛,下唇有疮,则虫蚀其脏,其声哑嘎,上
下不安,故名狐惑。亦因水谷久虚,虫无所食,故内蚀脏腑及肛而外见唇口也。此候最
恶,麻疹后成者尤多,治宜化慝丸主之。如便结者。则以桃仁承气汤加槐子利之。若至
唇落鼻崩,牙脱失声者,不治。更有只于牙齿龈肉溃烂者,此因痘 脱去,痰水浸溃,
为疳蚀疮也,宜用绵茧散敷之。若气臭而血出者,此又名为走马疳疮,是由热在阳明
也,宜内用黄连解毒汤,外敷马鸣散。若至唇肿而浮,穿鼻破颊,溃喉腐肉,饮食不下
者,不治。凡口唇生疮而赤者,名曰赤口疮,热在心脾二经也。白者,名曰白口疮,
又名鹅口疮,热在心肺二经也。并用洗心散服之。大便秘者,并用四顺饮利之。然有脉
微无力,脾元中气虚寒,不能按纳下焦。阴火上浮而为口疮者,宜服附子理中汤即愈。



<目录>痘疹全集卷三十一(余毒门)

<篇名>腹痛

属性:夫痘疹未出而腹痛者,斑毒内攻也。至于痘后,则毒瓦斯常解,无复壅遏而腹痛者,
其症有二∶有因大便不通,燥尿作痛者;有因胃虚不能消谷而腹痛者。燥尿痛者,病在
下焦,伤食痛者,病在上焦此皆手不可按者也。如原食少,大便常润,忽尔作痛者,虚
寒症也。此病在中焦,必喜热手摩按者是也。上者消之,下者利之,中者温之。



<目录>痘疹全集卷三十一(余毒门)

<篇名>发渴

属性:夫痘远发渴,亦是常症,惟至痘后毒解,则渴症亦当愈矣。如忽渴欲饮水者,是
心胃二经受其邪热,故乃咽燥膈焦而然也,必能食而大便秘,小便赤,舌燥咽干,宜人
参白虎汤加黄连主之。若食少而大小便调,虽好饮传伏汤,其咽间不燥者,此脾胃虚而
津液不足也,宜人参麦冬散加减主之。如身热作渴,手足微冷者,是脾胃气虚,不能以
行津液也,宜人参白术散主之。如腹胀泄泻,或寒战切牙者,是脾胃虚寒也,宜十一
味木香散主之。如泄泻气促,手足并受者。是脾气脱陷也,宜十二味异攻散主之。



<目录>痘疹全集卷三十一(余毒门)

<篇名>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