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伤寒即发
于冬寒之时,寒邪在表,闭其腠理;非辛温不能散之,此麻黄、桂枝等剂,所以必用
也。温病、热病发于暄热之时,郁热自内达外,无寒在表,则非辛凉苦寒苦酸之剂不能
解之,此桂枝、麻黄等,所以不可用也。然前哲谓,冬不用麻黄,夏不用桂枝者,盖以
冬主闭藏,不应疏泄,夏本炎热,不可辛温,《经》所谓∶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也。
又曰∶麻黄惟冬月寒邪在表,腠密无汗者,必用。是何与前说相反耶?戒不用者,明时
令之常,虑轻用也。言必用者,发病机之理,虑遗用也。或舍时从症,或舍症从时,
临症变通,存乎其人,倘一概疑惧,惟以轻和之剂代之,必有阴受其夭折矣。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篇名>大青龙汤

属性:仲景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主之。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
两,切) 大枣(十二枚,去核) 石膏(如鸡子大一块,捣碎) 水九升,先煮麻黄,
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取微汗,一服汗,停后服。
成氏曰∶此中风见寒脉也。浮则为风,风则伤卫,紧则为寒,寒则伤荣,荣卫俱
病,故发热恶寒,身疼痛也。风并于卫者,为荣弱卫强,寒并于荣者,为荣强卫弱,今
风寒两伤,则荣卫俱实,故不出汗而烦躁也。青龙者,东方甲乙木神也,专主生发之
令,万物出甲,开甲,则有两歧,肝有两叶,以应之,所以谓之青龙。中风脉浮紧,
为中风见寒脉,伤寒脉浮缓,为伤寒见风脉,是风寒两伤也。桂枝汤解肌以祛风,而
不能已其寒,麻黄汤发汗以散寒,而不能去其风,故特取大青龙以两解之。麻黄甘温,
桂枝辛热,寒则伤荣,以甘缓之,风则伤卫,以辛散之,故麻黄为君,桂枝为臣也。
甘草甘平,杏仁甘苦,苦甘为助佐,麻黄以发表,大枣甘温,生姜辛温,辛甘相合,佐
桂枝以解肌,石膏辛甘微寒,夫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风伤阳,寒伤阴,阴阳两伤,非
轻剂所能独散也,必须轻重之药同散之。是以石膏为使,而专达肌表也。陶氏曰∶此汤
险峻,须风寒俱甚,又加烦躁方可与之,不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为稳,桂枝麻黄各半汤
者,即二方合用是也。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篇名>小青龙汤

属性:治伤寒表热未罢,心下有水气,干呕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喘,小腹满,小
便不利,短气不得卧。
麻黄(去节) 桂枝 芍药(酒炒) 细辛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半夏 五
味子(半升) 每服五钱,姜水煎服。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篇名>白虎汤

属性:主伤寒传入于胃,表里俱热,脉大而长(仲景曰∶浮滑)。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打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水一斗,煮米熟汤
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传胃则邪入里矣。仲景言,浮滑以表邪,亦未解也。成氏曰∶白虎汤解内外之
邪,白虎西方金神,应秋,而归肺。热甚于内者,以寒下之,热甚于外者,以凉解之,
中外俱热,内不得泄,外不得发,非此汤不能解也。夏热秋凉,汤名白虎,言秋气至而
热去也。知母苦寒,《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又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故
以知母为君。石膏甘寒,热则伤气寒以胜
之,甘以缓之,故以石膏为臣,甘草、粳米,味皆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
以甘草、粳米为使,太阳中 得此顿除,热见白虎而尽矣。立秋后不可服,服则不能
食,多成虚嬴,按∶石膏一物,入甘温队中则为青龙,从清凉同气则为白虎,夫风寒皆
伤,宜从辛甘发散矣,而表里又俱热,则温热不可用,欲并风寒表里之热而俱解之,故
立白虎一法,以辅青龙之不逮也。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篇名>桂枝汤

属性:仲景曰∶太阳中风,头痛,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
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本方主之。古人用辛散者,必用酸收,故桂
枝汤中用芍药,犹兵家之节制也。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去核) 水七升,
微火煮取三升,服一升,覆令微汗,不可令如水淋漓。若汗出病瘥,不必尽剂。若不汗
更服至二三剂。
仲景以发汗为重,解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