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六两,研细,水飞) 甘草(一两,晒燥) 为末,新汲水或冷灯心汤下。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暑门(儿科)

<篇名>天生白虎汤

属性:治中暑。捣西瓜汁,滤去渣,灌即醒。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暑门(儿科)

<篇名>去桂五苓散

属性:治小儿伏暑作渴。
猪苓 白术 赤茯苓(各五钱) 泽泻(七钱五分) 为末,用车前子、灯心同煎汤调
服。如吐不止加生姜自然汁。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篇名>方脉暑门合参

属性:暑为阳邪,心属离火,故暑先入心,从其类也。六月暑气尽出于地上,此气之浮
也。《经》曰∶夏气在经络,长夏气在肌肉,表实里必虚,气热则走泄,故《经》曰∶脉
虚身热,得之伤暑。然盛热之气着人,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
辨。若腹痛水泄者,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所谓冒暑也,可用黄
连香薷饮为主,随症加减。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蓄水,若身热头疼,躁乱不宁,或身
如针刺者,此热伤在肉分,为伤暑也,当以白虎汤加柴胡。如气虚者加人参。若咳嗽寒
热,盗汗不止脉数者,热在肺经,为中暑也。此乃盛火乘金,急治则可,迟则不救,
宜用天水散之类,却暑清肺,或生脉饮加减主之。东垣论暑症,同冬月伤寒,传变为症
不一,彼为寒邪伤形,此则暑热伤气。若元气虚甚,有一时不救者,与伤寒阴毒,顷刻
害人实同也。
脉盛身热,谓之中热,乃有余之症,其候头疼壮热,大渴引饮,宜清凉之剂。脉虚
身热谓之中暑,乃不足之症,其候头痛恶寒,形面拘垢,宜用温散之剂。甚有阴寒之
极者,法当补阳气为主,先哲大用姜附,此《内经》舍时从症之法也。若香薷饮者,乃
散阳气导真阴之剂,时珍曰∶香薷乃是夏月解表之药,犹冬月之用麻黄。若气虚房劳用
之,反成大害。
长夏炎蒸,湿土司令,故暑必兼湿。凡儿便秘烦渴,或吐或利者,以湿盛则气不得
施化也。故治惟宜扶脾和胃,以助施化,湿自散矣。
暑风者,夏月卒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夫火,君相二火也;
暑,天地二火也,内外合而炎烁,所以卒倒也。痰乃人身之津液,因暑气鼓激而为痰,
碍塞心之发道,手足不知动蹑而卒倒也。如人实者,二症皆可用吐。《经》曰∶火郁则
发之。吐即发散也,吐醒后,可用清剂调治,切不可饮以冷水及卧湿地,闭绝三焦流
通之气,为害不小。
注夏者属阴,而元气不足。凡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热者是也,宜补中汤,去
升柴加炒柏白芍主之。
天时至于夏,天道南行,属火而热,在人则心应之。然寒则伤形,热则伤气,人与
天地同一橐龠。夏月天之阳气,浮于地表,人之阳气,浮于肌表,况被盛暑所伤,肤腠
疏豁,气液为汗,发泄于外,是表里之气俱虚矣。不善摄生者,暑热伤于外,生冷戕于
中,若之何而能运化也。是以水谷停积而为湿热,发为呕吐,为泄泻,甚则吐泻俱作,
而挥霍乱也。若不即病,则湿热怫郁于内,他日为疟为痢之所由也。人谓伏阴在内者,
阴字有虚之义。若作阴冷,其误甚矣。
暑为阳邪,故蒸热;暑必兼湿,故自汗;暑湿于心则烦,于脉则渴,于脾则吐
利,上蒸于头,则重而痛。暑能伤气,故倦怠。夏至日后病热为暑,暑者,相火行令
也,人感之,自口齿而入,伤心包络之经,暑喜伤心故也。其脉虚或浮大而散,或弦细
芤迟,盖热伤气,则气消而脉虚弱,治法大略宜清心,利小便,补真气为要。热渴者,
并宜滋水,盖渴则阳气内伐,热含于肾,令人骨乏无力,总由火盛则金病,水衰肾与膀
胱俱竭之状,当急救之,滋肺气以补水之上源,所以有生脉散,既扶元气,复保肺生津
耳。
一凡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为中 ,是动而得之,阳症也。其病必苦头
痛,发燥热而恶热,扪之肌肤则火热,而汗大泄,无气以动,大渴引饮,乃天热外伤元
气也,宜清暑益气,用香薷、黄连、扁豆、人参、黄 、五味、知母、石膏之类。若吐
泻脉沉微者,不可用凉药。
一凡无病之人,或避暑热,纳凉于深堂大厦,凉台冷馆,大扇风车得之者,是静而
得之,阴症也。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心烦,肌肤大热而无汗,此
为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宜辛温之剂以解表解寒,发起阳气,散水和脾则
愈,用浓朴、紫苏、干葛、藿香、羌活、苍术之类,此名为中暑,实亦伤寒之类耳。若
外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