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有忧愁思虑伤心而痛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彻背,
其脉弦,此心脏伤所致也。盖心主血而统性情,因于怵惕思虑,伤神涸血,于是清阳不
升,浊阴不降,以致食饮风冷热悸虫疰之九种,乘虚侵凌也。
虫痛者,发作懊 ,肿聚往来,上下行痛,痛有休作,心腹中热善渴,涎出而色乍
青乍白乍赤,呕吐清水者蛔也。
大虚心痛者,宜补之。如大实心痛者,当食受恼,卒然发痛,大便或秘,久而心胸
高起,按之至痛,不能饮食,宜利之。
寒厥心痛者,手足逆而遍身冷汗,便溺清白,大便通利不渴,气微力弱,急以术附
汤温之。寒厥暴痛,非久病也。朝发暮死,急当救之,是知久病无寒,暴病非热也。
夫心痛有九种,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疰、曰去来痛
者,除风热冷属外所因,余皆不内外因。更妇人恶血入心脾经,发作疼痛,尤甚于诸
痛。更有卒中客忤,鬼击尸疰,使人心痛,亦属不内外因,以意推度施治。
心膈之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而病,于初得之时,当有温
散,或温利之。其病得之稍久,则成郁矣。郁则蒸热生火。若再欲温散温利,宁无助火
添病耶!故古方多以山栀为君,加热药为响导,而开郁行气,则邪易伏,病易退。然向
安之后,若纵恣口味,病必复作。
大概皆以诸痛属实,痛无补法,痛随利减,为不易之法,不知形实病实,便闭不通
者,乃为相宜。若形虚脉弱。食少便泄者,岂容混治?须知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
者多虚;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痛不移者为血,痛无定者为气∶喜寒者多实,受热
者多虚;饱则甚者多实,饿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者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年壮
者多实,久病年衰者多虚∶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愈剧者多虚。痛在经者脉多弦大,
痛在脏者脉多沉微,表虚而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而痛者,阴不足也,
非养荣不可。上虚而脾伤也,非补中不可。下虚而脾肾败也。非温补命门不可。若泥痛
无补法,为害不浅。
食积与痰饮作痛者,胃气亦藉所养,故卒不便虚,日数虽多,不食无损。若痛止便
吃物,痛必复作,须三五服药后,以渐将息可也。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
不可用参术,盖诸痛不可补气,一胃中有热而作痛者,非山栀子不可,须佐以姜汁,多
用台芎开之。一有因平日喜食热物,以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必日轻夜重,甚则用桃
仁承气汤下之。轻则用韭汁消其血,桔梗开提其气。虫痛者,面上白斑,唇红,时吐清
水,痛定便能食,时作时止,有块往来,上下行者是也,治以苦楝根、锡灰之类。然上
半月虫头向上易治,下半月虫头向下难治。凡服药先以肉汁及糖蜜食下,引虫头向上,
然后用药打出。脉坚实不大便者,下之。心痛,用山栀子并劫药止之。若又复发,可用
玄明粉一服立止。左手脉数热多,脉涩者,有死血。右手脉紧实痰积,弦大必是久病。
有脾痛,大小便不通者,此是痰隔中焦,气聚下焦。心痛者,脉必伏,以心主脉,不胜
其痛,故伏也。不可因其脉伏神乱,疑为心虚,而用地黄白术补之。盖邪得温则散,泥
则不散,温散之后,可用阴阳平补。中宫气不清则痛,有挟痰与火,或日久成积,古方
用陈皮、香附、甘草为君,因所挟而兼用,一加海粉,火加栀子,积加醋蓬术,死血加
干漆。胃中若有清痰留饮,腹中漉漉有声,及手足寒痛,或腰膝脊胁抽痛,恶心烦闷,
时吐黄水,甚则摇之作水声,用小胃丹,或控涎丹,彻去病根而止。丹溪曰,草豆蔻一
味,性温能散滞气,利膈上痰。若果因寒而痛者,用之如鼓应桴。若湿郁结痰成痛,服
之多效,若因热郁而痛者,理固不可,但以凉药来之。如炒芩连枝子之类,其效犹捷。
东垣草豆蔻丸,治寒厥心痛,大获奇效。若久热郁热己甚者,诸香燥药断不可用也。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心脾病合参

<篇名>术附汤

属性:治寒厥暴痛,脉微气弱。
甘草(炙,一两) 白术(四两) 附子(一两五钱) 每用一钱,姜枣水煎服。一方,治
心痛,用荔枝核烧存性,为末,酷汤下二钱。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心脾病合参

<篇名>丹溪方

属性:痰饮停积,胃脘作痛。
螺虾壳(墙上年久者 ) 滑石 苍术 山栀 香附 南星(各二两) 枳壳 青皮
木香 半夏 砂仁(各一两) 上末,生姜汁浸面糊为丸,菜豆大,每三四十丸,姜汤
下。春加川芎,夏加黄连,冬加吴茱萸。
\x又方\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