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梦飞扬。见
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邱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
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
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 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 。
则梦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
布局如时文之两大比者。每比中又各有十二排十五排。所谓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也。文势如怒潮涌上千夫辟易。



<目录>卷七

<篇名>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属性: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
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
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黄帝曰。
其时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黄帝
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粗。黄帝曰。善。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愿闻
其数。岐伯曰。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黄帝曰。愿闻五变。岐伯曰。肝为
牡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征。其味苦。脾为
牝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肺为牝脏。其色白。其音商。其时秋。其日庚辛。其味辛。肾
为牝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为五变黄帝曰。以主五输奈何。岐伯曰。藏主冬。冬刺井。
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黄帝曰。诸原安合。
以致六输。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黄帝曰。何谓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
味主秋。色主春。愿闻其故。岐伯曰。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
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先将本题正面叙毕。即从时字折出藏字。以下藏时合发。穷原竟委。五花八门有风樯阵马之势。



<目录>卷七

<篇名>外揣第四十五

属性: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授其词。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
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穷。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
毛。浑束为一。可乎。岐伯曰。明乎哉问也。非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黄帝曰。余愿闻针道。非国事也。岐伯曰。夫
治国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浅。杂合为一乎。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
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黄帝曰。窘乎哉。昭昭
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阴阳也。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
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外内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
极。天地之盖。请藏之灵兰之室。弗敢使泄也。
笔机清利而理无发明。但极称针法之神妙耳。



<目录>卷七

<篇名>五变第四十六

属性: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起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
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为人
生风乎。何其异也。少俞曰。夫天之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
之。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
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
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浓薄。汁之多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