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皆由狐疑,而无力量故也。昔齐相徐之才论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滑、涩、
燥、湿之十剂,元人王安道,补出寒、热二种。是宜用寒者,专取其寒;用热者,专取其热;宜涩者,专
取其燥;宜泄者,专取其滑。若反制其性而用之,何异束缚手足而使之战斗哉!



<目录>卷下

<篇名>畏恶反辩

属性:药之相须、相使、相恶、相反,出北齐徐之才药对,非上古之论也。聿考《伤寒》、《金匮》、《千金》
诸方,相畏、相反者多并用。有云相畏者,如将之畏帅,勇往直前,不敢退却;相反者,彼此相忌,能各
立其功,圆机之士,又何必胶执于时袭之固陋乎!



<目录>卷下

<篇名>奇偶分两辩

属性:《至真要论》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夫近奇、远偶者,谓奇上而偶
下,犹天地之定位也;下宜奇而汗宜偶者,以降者谓天,升者谓地,地气升而后能为云、为雨也。夫天地
阴阳之道,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不则天地四塞,而汗从何来?有不明天地气交之
道者,泥于近奇、远偶之句,反改为汗不以偶、下不以奇,此不通之甚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
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
偶,制大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盖数少而分两重者为大方,数多而分两少者为
小方。是以上古之方,少者一二三味,其分两各三两四两,多者不过八九味,分两亦各有两数,(古之二
两,今之一两也。)皆有君臣佐使之分焉。有独赞东垣能用大方,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噫!此但知有东垣,而
不知有《内经》者也。夫东垣之大方,不过以数方合用,是为复方。如清暑益气汤,以补中益气汤内,加
二妙、生脉二方,焉能如先圣之大方乎?(上古大方,间或用之。)试观鳖甲煎丸,用至二十四味,其间参伍错综,
如孔明阵图,人莫能识。



<目录>卷下

<篇名>寒热补泻兼用辩

属性:夫治病有专宜于寒者、热者、补者,泻者,又宜寒热补泻之兼用者。如《伤寒》有附子泻心汤,用大
黄、芩、连、附子,寒热之并用者;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人参、大黄、黄芩、姜、桂,补泻寒热之并用者。
《金匮》有大黄附子细辛汤,有大黄、干姜、巴豆之备急丸。此皆先圣贤切中肯綮之妙用,当参究其所用
之因而取法之。今时有用凉药而恐其太凉,用热药而恐其太热,是止知药之寒热,而不知病之邪正虚实也。
然亦有并用寒热补泻而切当者,反为不在道者笑之。开之曰∶寒热补泻兼用,在邪正虚实中求之则得矣。



<目录>卷下

<篇名>官料药辩

属性:所谓官料药者,乃解京纳局之高品。近时有谓火瘅、黄疽、肿胀诸证,不宜服官料药者,真齐东野人
之语也。夫官料亦多系草根木皮,又何分草药之非官料,而官料之非草药乎?夫草药自神农至今,计六
百一十余种,又杂草九种,有名未用者一百五十三种,内多有名而不识其草者,有草而不知其名者,若
按《图经》以对草之形,以草之主治何病以对经,未尝不可,若凭荷担之野人,在彼亦不能识,而胡乱以
命名,即欲按经索草,彼亦胡乱付之,在所取之人,
亦不知其是与非也,是乌可尝试哉!



<目录>卷下

<篇名>金匮肾气丸论

属性:肾气丸乃上古之圣方,藏之金匮,故名金匮方。夫人秉先天之阴阳水火,而生木火土金之五行。此
方滋补先天之精气,而交通于五脏,故名肾气丸。用熟地黄八两,以滋天乙之精,八者,男子所得之阴数
也。用附子一枚重一两者,以资地二之火,两为阴数之终,一乃生阳之始,助阴中所生之阳。盖两肾之水火
互交,阴阳相合,是以用地黄、附子,以助先天之水火精气者也。用桂通肾气以生肝,桂色赤,而为百木
之长,肝主血而属木也。(古方原用桂枝。)用牡丹皮通肾气,上交于心脾,丹属火而主血,牡乃阴中之阳升
也。夫肾与肺,皆积水也。泽泻能行水上,复能泻水下行,主通水天之一气,是以配肉桂、丹皮、泽泻
者,导肾脏之水火,上交于四脏者也。茯苓归伏心气以下交,山药培养脾土以化水,山茱萸乃木末之实,
味酸色赤,复能导肝气交通于肾,是以配茯苓、山药、山萸、泽泻者,导四脏之气而下交于肾也。心肺
为阳,故用三两之奇,肝脾为阴,故用四两之偶,此培养精神气血,交通五脏五行之神,方不可缺一者
也。宋钱仲阳以为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