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均是项背强而发散。又有轻重者。
盖发热汗出恶风者为表虚。表虚者可解肌。无汗恶风者为表实。表实者可发汗。
是以为治不同也。桂枝加葛根汤方。是桂枝加麻黄葛根。又葛根汤方。亦是桂枝
汤中加麻黄葛根。深详究之。无汗恶风为表实。正可发汗。则于桂枝汤中加葛根
麻黄为当矣。汗出恶风为表虚。表虚者可解肌。恐是桂枝汤中。但加葛根。而不加
麻黄也几音殊。几引颈之貌。几短羽鸟也。短羽之鸟。不能飞腾。动则先伸引其头
尔。项背强者。动亦如之。非若几案之几而偃屈也。太阳伤寒项背强。其或太阳中
风。加之寒湿而成痉者。亦项强也。经曰。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
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金匮耍略曰。太阳病其证项背强
KTKT 然。脉反沉迟者。此为痉。桂枝加栝蒌汤主之。虽项背强。然太阳病表证。悉当
发散。又有结胸病者。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汤丸主之。临病之际。
审其表里。可汗可下。随证投汤则万全矣。



<目录>卷上

<篇名>头眩

属性:伤寒头眩。何以明之 非毛而见其毛。眩非玄而见其玄。 为眼花。眩为眼黑。眩
也运也冒也。三者形俱相近。有谓之眩运者有谓之眩冒者运为运转之运。世谓
之头旋者是矣。冒为蒙冒之冒世谓之昏迷者是矣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以少阳居表里之间表邪所传。渐行于里。表中阳虚故时时目眩也。二阳并病。头
项强痛。或眩运眩冒者。以少阳与太阳并病。故眩者责其虚也。伤寒有起则头眩
与眩冒者。皆发汗吐下后所致。是知其阳虚也故针经有曰上虚则眩。下虚则厥
眩虽为虚。而风家亦有眩者。盖风主运动故尔。伤寒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
食而咳。其人必咽痛。为阳明中风。是风亦主头眩也。诸如此者。皆非逆也。及其诸
逆。发汗剧者言。乱目眩者死。命将难全。呜呼。病势已成。可得半愈。及病势已深。虽
神医其能已之耶。



<目录>卷上

<篇名>胸胁满

属性:伤寒胸胁满。何以明之。胸胁满者。谓胸膈间气塞满闷也。非心下满者也。胁满者。
谓胁肋下气胀填满也。非腹满者也。邪气自表传里。必先自胸膈。已次经心胁而
入胃。邪气入胃。为入府也。是以胸满多带表症。胁满者。当半表半里症也。经曰。下
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又曰。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
宜麻黄汤。是胸满属表。而须发汗者也。盖胸中至表犹近也。及胁者则更不言发
汗。但和解而已经曰。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又曰。胸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
之。本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紧者。小柴
胡汤主之。是知胁满属半表半里明矣。大抵胸胁满。以邪气初入里。未停留为实。
气郁积而不行。致生满也。和解斯可矣。若邪气留于胸中。聚而为实者。非涌吐则
不可已。故华佗曰。四日在胸。吐之则愈。是邪气已收敛而不散漫者。则可吐之。内
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病在胸膈之上为高。越之为吐也。经曰。病在胸中当吐之。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则以栀子豉汤吐之。若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
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则以瓜蒂散吐之。二者均是吐剂。栀子豉汤吐胸中虚
烦客热也。瓜蒂散吐胸中痰实宿寒也。若能审明药剂之轻重。辨别邪气之浅深。
对症投汤。不为效者。未之有也。



<目录>卷上

<篇名>心下满

属性:伤寒心下满。何以明之。心下满者。谓正当心下高起满硬者是矣。不经下后而满
者。则有吐下之殊。若下后心下满者。又有结胸痞气之别。经曰。病患手足厥冷。脉
乍紧。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又曰。脉浮而大。
心下反硬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腑者不令攻之。兹二者。为不经汗下而
心下满者。或吐之。或下之。看其邪气之高下。高者则因而越之。下者则因而竭之。
要在泄其邪也。至于阳明病。虽心下硬满。又未可攻。经曰。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
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是邪气自表传里。至于心下留结为实者。
则不可下。乃吐之可也。若未全为实者。则不可下。故有此戒也。又邪气在表。未应
下而强下之。邪气乘虚结于心下。实者硬满而痛为结胸。虚者满而不痛为虚痞。
经曰。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
己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