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恶寒者。虚也。当与此汤。 汗后病解。则不恶寒。汗后病不解。而表实者
。亦
收敛津液而益营。附子之辛热固阳气而补卫。甘草调和辛酸而安正气也。



<目录>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篇名>桂枝去芍药汤

属性: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
太阳下后。脉促胸满。若微寒。加附子。名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胸满者。不利于酸收
。故去芍药。其曰微寒者。非表寒。乃里寒也。故加附子。祛寒而消满也。



<目录>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篇名>柴胡加桂枝汤

属性:桂枝 黄芩 人参 甘草 芍药 生姜 大枣 柴胡 半夏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未去。伤寒至六七日。
邪当传里之时也
可攻里。与柴胡桂枝汤。以和解之。南阳云。外症未解。心下妨闷。谓之支结。非痞也。不
可不辨。



<目录>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篇名>白虎汤

属性: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脉浮滑。大渴而烦。按仲景云。伤寒脉浮
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疑必有误。又云。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大渴饮水。白虎
汤主之。又云。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又阳明一症云。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又少阳
一症云。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乃知其言脉浮滑。表热里寒者。必表里二字传讹也。即仲
景数论而断之。岂有里既寒而反用大寒之剂乎。岂有里寒而脉浮滑者乎。岂有里寒而大热烦
渴者乎。故知白虎为阳明大热而设。其曰。里有寒者。定瘥无疑也。成氏随文注释。惑误后
人。不得不详为之辨也。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表里俱热。金被火囚。用辛寒以救肺
。所以名为白虎也。活人谓夏月阴气在内。宜戒白虎。明理论云。立秋后不可服。恐白虎大
寒。将变虚羸不食。二说俱偏矣。有是病即当服是药。安可拘于时哉。设使秋冬病。苟无表
症。而大热烦渴。便与白虎。为对症之良剂矣。虽欲不用。其可得乎。



<目录>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篇名>白虎加人参汤

属性: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人参
主太阳中 。发热恶寒。脉微弱。手足逆冷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又曰。身无大热。
口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渴者。
宜麻黄汤。渴者宜五苓散。并非白虎所宜也。惟大渴饮水。无表症者。乃可与白虎。加人参
以除里热。



<目录>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篇名>五苓散

属性:猪苓 泽泻 茯苓 桂 白术
太阳汗后。胃干。烦躁不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脉浮。小便不利而渴。宜用此方。
太阳
渴为膀胱经本病。然则治渴者。当泻膀胱之热。泻膀胱之热者。利小便而已矣。淡味渗泄为阳
。内蓄水饮。须渗泄之。故以三苓泽泻为主。脾土强旺。则水饮不敢停留。故以白术为佐
。水蓄则肾燥。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故用桂为向导之使。



<目录>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篇名>柴胡桂枝干姜汤

属性:柴胡 桂枝 黄芩 干姜 牡蛎 甘草 栝蒌根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
寒热
邪在半表半里也。小便不利而渴者。汗下津亡内燥也。若热消津液。令小便不利而渴者。当
呕。今
桂枝干姜汤。以解表里之邪。复津液以助阳也。



<目录>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篇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属性:柴胡 半夏 大黄 人参 桂枝 茯苓 龙骨 黄芩 铅丹 牡蛎 生姜 大枣
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伤寒八九日。邪热已深。下之而
满烦者。热未尽也。惊者。心恶热。而神不守也。小便不利者。津液不行也。谵语者。胃实也。
身重不可转侧者。阳气伏于里。不行于表也。与柴胡汤。以除烦闷。加龙骨牡蛎丹铅。以镇
惊。加茯苓以行津液。利小便。加大黄。以涤胃热。止谵语。加桂枝。以行阳气。解身重。而
错杂之邪。靡不悉愈矣。



<目录>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篇名>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属性:桂枝 生姜 蜀漆 牡蛎 龙骨 甘草 大枣
伤寒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