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正赤者阳气拂郁在表当解之薰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
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病传阳明之腑而太阳表证未罢谓之二阳并病以太阳初病发汗不彻经热内蒸因而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而不恶寒便是腑
热作矣腑热宜下若太阳表证不罢者不可下下则表阳内陷此之谓逆如此可小发汗以泄其表设表邪外盛面色缘缘正赤者此阳
气拂郁在表不得出路郁蒸头面之故当内解外薰令其透彻不得小汗以致邪留若发汗不彻阳气拂郁不得外越其人胃气内遏必
至烦躁又觉疼痛其痛不知其处或在腹中或在四肢按之绝不可得而且隧路壅阻呼吸短气凡此诸证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
其汗则愈此何以知是汗出之不彻以其脉涩故知之也涩者阳郁而不滑利也拂郁抑郁之意汉书邹阳传太后拂郁泣血楚辞七谏
沉江心拂郁而内伤 薰法以盆盛滚水入被热薰取汗最捷宜于下部用之



<目录>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篇名>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一(阳明十二)

属性: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方
在太阳五)
太阳表证未解而生烦热汗出则烦热解矣乃汗后又如疟状每日日晡时发热者此属阳明也(日晡申戍之交阳明旺盛之时
也汉书天文志正月旦决八风旦至食为麦食至 为稷 至晡为黍晡至下晡为菽下晡至日入为麻各以其时用云色占种所宜按
日晡在日 之后下晡在日入之前正申酉戍燥金得令之时也)阳明有经证有腑证经证表热外发其脉浮虚腑证里热内结其脉
实脉实者宜下之以泄其里热脉浮虚者宜发汗以泄其表热下之与大承气汤大黄芒硝破结而泄热浓朴枳实降浊而消满也发汗
宜桂枝汤姜甘大枣补脾精而和中气桂枝芍药通经络而泄营郁也



<目录>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篇名>阳明经病(七章腑病连经)

属性:阳明自太阳传来水入于腑全是经病经病宜汗其未离太阳之经则用麻桂其将入阳明之腑则加葛根阳明一见吐利虽未是
里实可下之证然而经迫腑郁已是胃热将成之根故用葛根双解经腑之郁此证得法自无离经入腑之患矣



<目录>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篇名>阳明经病桂枝证一(阳明十三)

属性: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方在太阳五)
脉迟汗出恶寒是太阳中风脉证故宜桂枝而多汗已属胃阳之盛故曰阳明病也



<目录>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篇名>麻黄证二(阳明十四)

属性: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方在太阳二十)
脉浮无汗而喘是太阳伤寒脉证故宜麻黄 太阳经病内传阳明之腑阳明之腑邪未实太阳之经邪未罢是宜用太阳表药即
里有下证而表病未解亦不可下当先以麻桂表其风寒然后议下也 风脉浮缓寒脉浮紧迟者缓之变文也风脉不言浮寒脉不言
紧省文也太阳传阳明缓紧之中必兼大象以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前章已经提明故此不及



<目录>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篇名>麻黄证三(阳明十五)

属性: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麻黄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经迫腑郁胃逆肺胀故喘而胸满宜麻黄汤麻黄发表而散汗杏仁降逆而止喘不可下也



<目录>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篇名>桂枝葛根证四(阳明十六)

属性:太阳病项背强KT KT 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阳明经行身之前自头下膈而走足太阳经行身之后自头下项循背而走足太阳经病头痛项强而已不至KT KT 缘太阳
表病不解郁遏阳明经腑之气不得顺降逆冲胸膈背者胸之腑也胸膈胀满则项背壅阻愈格太阳下行之路故KT KT 不柔葛
根泄阳明之经气降逆而达郁也



<目录>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篇名>桂枝加葛根汤(五十四)

属性:桂枝(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切) 葛根(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目录>卷六\阳明经上编(五十章)

<篇名>葛根证五(阳明十七)

属性: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营为寒伤闭束二阳卫气葛根汤葛根泄阳明之卫麻黄泄太阳之卫桂枝芍药通经络而清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