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外火而更盛病从腰以下必重浊而痹塞此名火逆



<目录>卷四\太阳经中篇(五十六章)

<篇名>火逆吐血证十四(太阳六十九)

属性: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故咽燥吐血
脉浮热甚当汗之以泄其热反灸之此为实证实证而用灸是实以虚治也内之实热因外火而大动必伤阴气故咽燥而吐血



<目录>卷四\太阳经中篇(五十六章)

<篇名>火邪内攻证十五(太阳七十)

属性: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微数之脉营血虚亏慎不可灸误灸而因火为邪则为烦躁而气逆追阴气之已虚逐阳火之原实因令血散脉中耗亡失守一灸
之火虽微而其煎熬内攻则甚有力焦骨伤筋日就枯槁营血消烁终难复旧也



<目录>卷四\太阳经中篇(五十六章)

<篇名>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一十一章)

属性:太阴以湿土主令阴盛之人病在太阳表郁则湿动然不经误治则胃阳未亏湿气之作犹俟渐成及夫汗下温针阳亡阴旺湿邪
勃兴土败水侮危证叠出防微杜渐之法不可不亟讲也



<目录>卷四\太阳经中篇(五十六章)

<篇名>太阳坏病入太阴五苓散证一(太阳七十一)

属性: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躁烦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此太阳入阳明去路将成白虎证者)若脉
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在太阳四十一)
发汗后阳盛之人阴亡土燥则入阳明而成白虎证阴盛之人阳亡土湿则入太阴而成五苓证如汗后胃中干燥烦不得眠欲得
饮水此将来之人参白虎证也宜少少与饮以在大汗之后阳气新虚也设燥热已甚少水不救盛火则用白虎若燥热未甚得少水和
胃则烦渴自愈无事白虎也若汗后脉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则太阴之象已见端倪宜以五苓燥土而行水盖阳格于外表证未解是
以脉浮湿动于内木气不达是以小便不利木郁风动耗伤肺津是以消渴此之消渴消少水而频饮不能大消以其湿盛而热微也



<目录>卷四\太阳经中篇(五十六章)

<篇名>五苓散证二(太阳七十二)

属性: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方在太阳四十一)
发汗已热随汗散乃脉见浮数而证见烦渴是汗出阳虚土湿而火升也盖火秘阳蛰全恃乎土阳亡湿动肺胃不降君火升炎故
脉证如此宜以五苓燥土泄湿若未汗而见浮数烦渴之脉证则宜大青龙而不宜五苓矣



<目录>卷四\太阳经中篇(五十六章)

<篇名>甘草干姜证三(太阳七十三)

属性: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躁烦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
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方在太阴三)
脉浮自汗里热外泄也小便数则大便必硬心烦者胃热之薰冲也阳明病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微恶寒者
表未全解自汗虽出而未能遽发也亦是调胃承气证(阳明篇上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与小承气汤和之
愈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即此证)医以脉浮自汗病象太阳中风证反与桂枝汤加附子而增桂枝以攻其表此
大误也得之汗多阳亡使手足厥冷咽喉干燥阳气离根而生烦躁胃气上逆而作呕吐作甘草干姜汤与之甘草培土而补中干姜温
胃而降逆阳回肢暖是以厥愈足温其脚之挛急缘其木燥而筋缩也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甘草舒筋而缓急芍药清风而润燥其脚
自伸若胃气不和土燥谵语少与调胃承气则胃气调和矣桂枝发汗是为一逆若不以姜甘回阳而重发其汗或复加烧针以大亡其
阳是为再逆当速用四逆以回阳姜甘加附子水土双温也



<目录>卷四\太阳经中篇(五十六章)

<篇名>甘草干姜汤(十八)

属性: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目录>卷四\太阳经中篇(五十六章)

<篇名>芍药甘草汤(十九)

属性: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目录>卷四\太阳经中篇(五十六章)

<篇名>甘草干姜证四(太阳七十四)

属性: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
浮而大浮则为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