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61-伤寒总病论-第25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br>豌豆疮欲出,
甘草汤

甘草(四两)
细锉,水二升,煎一升,去滓,分减温服。觉腹中微利即止。

油饮子
饮清油一升即不生。

豌豆斑疮不快,表里不解,烦喘,大便秘气攻腹满,
犀角升麻汤

麻黄(一分半) 木香 犀角 升麻 芍药 甘草 杏仁 枳实 雄黄(各一分) 大黄(半两)
麝香(一钱)
咀,水二升,煎一升半,下大黄,再煎一升,去滓,下雄麝末沸匀,分作三服,以大便通为
度。

疮已出定方

芒硝 猪胆
和研匀涂之,勿动痂落无瘢,仍卧黄土末上良。
天行疮豆,预服此则不发,
三豆饮子

赤小豆 黑豆 绿豆(各一升) 甘草(一两)
净淘水八升,煮熟,逐日空心任性食豆饮汁七日,永不发。
疮豆发斑,下利赤黄或脓血,遍身发热,
栀子薤豉汤

好豉(半升) 薤白(二两) 肥栀子(十六枚)
水二升半,煮栀子、薤白将烂,下豉再煮十数沸,去滓,分减服。解下恶物瘥。
【目录】卷第五
【篇名】天行温病论
属性:庞曰∶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冒寒毒所致。自春及夏至前为温病者,《素问》、
仲景所谓伤寒也。有冬时伤非节之暖,名曰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实时发病温者,乃天行之病耳。
其冬月温暖之时,人感乖候之气,未即发病,至春或被积寒所折,毒瓦斯不得泄,至天气暄热,温毒
乃发,则肌肉斑烂也。又四时自受乖气,而成腑脏阴阳温毒者,则春有青筋牵,夏有赤脉KT ,秋有
白气 ,冬有黑骨温,四季有黄肉随,治亦别有法。《难经》载五种伤寒,言温病之脉,行在诸经,
不知何经之动,随经所在而取之。中风木,伤寒金,热病火,湿温水,温病土,治之者各取其所属。
据《难经》温病,本是四种伤寒,感异气而变成温病也。土无正形,因火而名,故以温次热也。土
寄在四维,故附金木水火而变病,所以王叔和云∶
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遇于风热,变成风温;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其热,变成温毒,温毒
为病最重也;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湿气,变为湿温;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变成温疟,斯
乃同病异名,同脉异经者也。故风温取足厥阴木、手少阴火,温毒专取手少阴火,温疟取手太阴金,
湿温取足少阴水、手少阴火,故云随经所在而取之也。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
一乡,次则偏着一家,悉由气运郁发,有胜有伏,迁正退位,或有先后。天地九室相形,故令升之
不前,降之不下,则天地不交,万化不安,必偏有宫分,受斯害气,庄子所谓运动之泄者也。且人
命有遭逢,时有否泰,故能偏着一家。天地有斯害气,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命曰贤人知
方矣。
【目录】卷第五\天行温病论
【篇名】辟温疫论
属性:疗疫气令人不相染,及辟温病伤寒
屠苏酒
。(通俗文曰∶屋平曰屠苏。《广雅》云∶屠苏,

庵也。然屠苏平而庵圆,所以不相同,今人寒月厅事下作版阁是也。尊贵之家,阁中施羽帐锦帏,
聚会以御寒,故
正旦会饮辟温酒,而以屠苏为名也。)
大黄 桂枝 桔梗 川椒(各十五铢) 白术(十铢) 乌头 菝 防风(各六铢)
咀,缝囊盛,以十二月晦日早,悬沉井中至泥,正旦平晓,出药置酒中,屠苏之东,向户饮
之。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任。一人饮一家无病,一家饮一里无恙。饮药酒三朝,还置井中。
若能岁岁饮,可代代无病,当家内外井皆悉着药,辟温气也。忌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辟温粉

芎 术 白芷 本 苓陵香(等分)
为末,每一两半入英粉四两,和匀,常扑身上,无英粉蚌粉亦可。凡出汗大多,欲止汗,宜此
法。
入温家令不相染,
研雄黄并嚏法

水研光明雄黄,以笔浓蘸涂鼻窍中,则疫气不能入,与病患同床亦不相染。五更初洗面后及临
时点之。凡温疫之家,自生臭秽之气,人闻其气实时以纸筋探鼻
中,嚏之为佳。不尔,邪气入上元宫,遂散百脉而成斯病也。以雄黄点之,则自不闻其气,并辟诸
恶怪梦神良。
常以鸡鸣时,存心念
四海神名
三七遍,辟百邪恶鬼,令人不病温。

东海神阿明 南海神祝融 西海神巨乘 北海神禺强
每入病患室,存心念三遍,口勿诵。
古今名贤传,许季山所撰
千敷散
,辟温疫恶疾,不相染着。

附子(一个,一分者) 细辛 干姜 麻子 柏实(各一分)
细末,和入柏实、麻子令匀,酒服方寸匕。服药一日,十年不病;二日二十年不病;三日三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