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7-伤寒大白-第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太阳寒 伤营之症,故重申发汗散表之治也。
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 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以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
此太阳病,因发汗出不彻,以致转入阳明。若汗虽多,尚微发热恶寒,外邪未解,且未见 潮热,未可用承气汤。若腹大满,又见大便不通,亦止可以小承气汤,略微和胃气,勿令 其大泄,以起初汗不透彻故耳。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口苦咽干,腹满阳明症也。但微喘发热恶寒,又见浮紧太阳脉,则不可下,若误下,则表 邪内陷,腹满而小便不利。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 结,必有表复有里也,可与小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少阳时也。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少阳症也。大便 硬,阳明结也。但脉细,此少阳微结,非阳明实结,故用小柴胡汤。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此条以下,皆中寒阴症也。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
同一背恶寒,若口干而渴,以别阳明,口中和而不渴,以别少阴。

麻黄汤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仲景治北方冬令,太阳经恶寒发热,头痛,脉浮,无汗之症,以麻黄、桂枝发营卫之邪,

从皮毛外出。又恐肺得风寒而闭郁,故用杏仁润肺以开泄皮毛。然未可概治江浙温热之 地,三时温热之时,故陶氏有加减法∶里有热,加石膏、黄芩;少阳见症,加柴胡;阳明 见症,加干葛;小便不利,加木通、车前子。夏秋用羌活、独活,易去麻黄、桂枝。

加减羌活汤
羌活 独活 防风 荆芥 柴胡 干葛 广皮 甘草 北方、长沙等地,冬月允宜麻黄汤。若南方温热之时,则麻、桂辛热,故家秘用此方,临 症加减。里有热或火令,加黄芩、石膏、知母;胸前饱闷,加枳壳、浓朴、桔梗;胁肋刺 痛,加青皮、山栀、木通、苏梗;呕吐,加半夏;食滞,加山楂、麦芽、莱菔子;头痛,加川芎。


十味芎苏散
川芎 紫苏 干葛 柴胡 枳壳 桔梗 半夏 茯苓 广皮 甘草 少阳阳明,恶寒发热,兼胸次不宽,用此方散二经表邪,解在里凝滞。恶寒无汗,脉浮,

加羌活、防风;口渴消水,加知母、石膏;里有积热,加栀连;唇焦口燥,去川芎、半夏,
加天花粉、知母。

桂枝汤
桂枝 白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伤寒无汗,发热恶寒,仲景已立麻黄汤。今有汗发热恶风症,立桂枝汤。以症轻于前症,

方亦轻于前,故不用麻黄、杏仁开毛窍,而用白芍药敛津血,姜枣调中气,惟以桂枝一 味,以治汗出邪不解之症。然治南方热令,亦犯辛温,故立加减于后∶春加石膏、黄芩;
热令用防风易桂枝;里有热者,不用此方;恶寒身痛,加羌活;足冷,加独活;时寒时 热,加柴胡;阳明有邪,加干葛。

加减防风汤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白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北方冬令,发热有汗,脉浮缓,用桂枝汤。若南方温热之时,或内有积热之人,家秘化立 此方代之。因陶氏加减冲和汤,未合仲景之旨耳。症兼阳明,加干葛;兼少阳,加柴胡;

口渴消水,加石膏知母;里有积热,加栀连;胸前饱满,加枳壳广皮。

葛根汤
葛根 麻黄 桂枝 白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太阳无汗恶寒,未郁热者,北方冬月用麻黄汤。阳明无汗恶寒,北方用此方。三时南方 人,或里有热者,以羌活、独活易麻、桂;无汗而喘,脉浮而紧,以杏仁易去芍药,口渴 消水,加知母、石膏。


桂枝葛根汤
葛根 白芍药 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 阳明无汗而恶寒,用前方葛根汤;若有汗恶寒,用此方主治。然此亦冬令治法,南方人里 有热,以防风、羌活易去桂枝。口渴消水,加石膏、知母;积热重者,加栀、连。


葛根解肌汤
葛根 白芷 防风 苍术 葱白 前二方,仲景一以治阳明无汗恶风寒,一以治阳明有汗恶风寒。但治冬令则可,南方温 热,家秘用此方。胸前饱闷、加枳朴;呕吐,加半夏;口渴,去苍术,加栝蒌根。


升麻干葛汤
升麻 干葛 白芍药 甘草 生姜 枣肉 前方葛根解肌汤,治阳明发热无汗恶寒者。此方治阳明有汗发热恶寒者,盖汗出而热不 减,不重在发汗。此方妙在但散邪不发汗者。


防葛石膏汤
防风 葛根 石膏 知母 广皮 甘草 葛根解肌汤,治阳明无汗发热恶寒。升麻干葛汤,治阳明有汗发热恶寒。若口渴消水,表 里俱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