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二条皆是太阳阳明合病,但以不下利呕者,别病在足阳明胃,以不呕下利者,别病在手
阳明大肠。故同用葛根汤,惟以加半夏,以见其和胃止呕;以去半夏,便是升散大肠风邪内陷。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太阳与少阳合病,同自下利,以不呕,用黄芩汤。若呕吐,黄芩汤中加半夏、生姜。上下
二章,互发呕吐症,半夏、生姜必用者。
太阳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满结硬。
此条太阳经外有表热里有寒邪而呕利也。若误用下法,则变胸满结硬矣。
伤寒本自寒下利,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言伤寒则为热病,若阴症自寒下利,吐下之即死矣。岂尚可用芩连乎!因其人表热里寒下
利,医者误认挟热,复吐下之,则寒格而食入口即吐出,故用干姜温其寒,芩、连折其热。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呕吐而发热,阳邪传少阳,故用小柴胡汤。
\x羌活冲和汤\x 见发热。
\x保和平胃散\x
呕吐有表邪,用前方;有食滞,用此方消导。
\x小柴胡汤\x
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无竹茹、枳实;清胆汤有竹茹、枳实,无柴胡、黄芩。加二味,
则二方合之。又加藿香、浓朴,以利胃止呕。
\x干葛清胃汤\x
干葛 石膏 熟半夏 浓朴 广皮 甘草
干葛解表,石膏清里,加半夏、浓朴、广皮化痰涎,和胃止呕。
\x羌独败毒散\x 见发热。
此方散表邪,则疫毒散而呕吐止,故曰败毒散。
\x升麻葛根汤\x 见发热。
疫邪 痧,伏于阳明胃经呕吐,用此方升散阳明,则 出吐止。
\x苍朴导痰汤\x
痰饮水湿伏于胃家,每多呕吐,故用燥湿化痰。非外感热病,漫用燥药。
\x栀连二陈汤\x
前方治有痰无火者,此方加川连、白豆蔻、竹茹、浓朴,治有痰有火者。
\x竹茹汤\x
竹茹 干葛 陈皮 半夏 甘草 藿香
呕吐属胃,此方以干葛、竹茹清胃,广皮、甘草和胃。无涎不成呕,故加半夏化痰涎。应
辛散者,加生姜;应清火者,加栀、连、白豆蔻;若带表症,加各经表药;若和中气,加
藿香、浓朴;若饱闷有食滞,加消导之药。
\x黄连汤\x 见腹痛。
胃寒而吐,用理中汤、吴茱萸汤。胃热而吐,用黄连汤。若热痰呕吐,栀连二陈汤。食滞
热呕,栀连保和散。口渴热呕,合干葛石膏汤。
\x黄芩加半夏生姜汤\x
太阳少阳合病,当用桂枝柴胡黄芩汤。今见呕吐,故加半夏、生姜。
\x干姜黄连黄芩汤\x
干姜 黄连 黄芩 人参
此方寒热并用,统治误下致呕者。加广皮、半夏,即合泻心汤方法。



<目录>卷二

<篇名>喘逆

属性:喘者,促促气急。《正传》云∶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河间云∶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
气盛而息粗。诸经皆令人喘,而肺胃二经者多。大抵喘而作嗽者,肺也,喘而呕恶者,胃
也。《内经》论喘不一,皆杂症之条。若《伤寒论》惟曰有邪在表而喘,有邪在里而喘,有水气
痰火而喘。若在表者,心腹不满不痛,脉浮无汗者宜发汗。冬月西北方,麻黄三拗汤;若内
有热者,越婢汤;南方三时羌活汤。若热邪入里而喘者,心腹胀满,外无寒热,手足时时汗
出,法当清热泻心汤、凉膈散;有表邪有下症者,大柴胡汤;有下症无表症者,三乙承气选
用;水气而喘者,先渴后呕,动而有声,宜祛水饮,小半夏汤;水寒射肺,风寒外束而喘
者,小青龙汤;痰火喘者,乍作乍止,六脉滑数,栀连二陈汤,加枳、桔、竹茹。总之,头
痛身痛,恶寒身热而喘者,此太阳风寒表邪,宜散表。身热多汗,烦闷喘渴,静则多言,此
暑热喘逆,宜清暑汤调益元散。口渴身热,面赤多汗,唇焦喘咳气逆,此燥火喘逆,宜清燥
汤、知母石膏汤、栝蒌根汤。食滞中焦,胸前饱闷,喘满不得睡卧,平胃保和散。若喘而咳
嗽者,此肺风肺热之喘,详注咳嗽门。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恶风寒,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此太阳表邪之喘,详注头痛发热门。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麻黄汤主之。
胸满多带表症,故曰不可下,宜散表。互注胸满条。
伤寒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者,小青龙汤。
详注咳嗽条。言外邪不解,内伏水饮,当散表散饮。
伤寒心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