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
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
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
有三部。尺寸及关。营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
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环。当复寸
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
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
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
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腑脏。独见若神。为子条
记。传与贤人。
又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
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又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
说。师曰。病家人请云。病患苦发热。身体疼。病患自卧。师到。诊其
脉沉而迟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脉反沉
迟。故知愈也。假令病患云。腹内卒痛。病患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
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
又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患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患向壁
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
起而 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
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又曰。师持脉。病患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
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
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又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
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患云。实
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又问曰。人病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
面白脱色也。
又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又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又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
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菽、小豆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
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又曰。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
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此上当有北方肾脉。其
形何似云云问答起语。此乃其下文转语一节也。错简在此。)
又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
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
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又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
六者。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又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
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患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
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作此吐利。
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名灾怪耳。
又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
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
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是肝脏伤。故知死也。
又问曰。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
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
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者。故名覆。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
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又问曰。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
浮者。是肺脉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
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又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
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属木。脉应濡弱。
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仿此。
又问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
今反沉。故责之。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
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