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安。而不调理。须必服参桂通湿汤调补。庶不生他症。
又方 治五疸。
老丝瓜连子烧存性为末。因面病者面汤下。酒病者酒下。
又方 治湿疸。
万年青捣汁。加煮酒饮三四钟愈。如大便不实者忌之。



<目录>卷之三\黄胆门

<篇名>附黄肿

属性:人有病黄肿者。不可误以为黄胆。盖黄胆者。遍身如金。眼目俱黄。而面无肿状。又呼
曰黄
之起由于湿热蒸染。而黄肿之症。则湿热未甚。而多因虫积食积之为害也。或偶吞硬食过多
。碍其脾家道路。经久不消。脾胃失运化之权。浊气上腾。故面部黄而且浮。手足皆无血有
虫者。又吐黄水。毛发直指肌肤不泽。且好食生米。茶叶之类者是也。若肿及四肢者难治。
肿及腹者不治。饮食减少者不治。以其无胃气也。
\x大温中丸\x 专治黄胖。
香附(一斤童便浸) 甘草(二两) 针砂(一斤炒红醋 三次) 苦参(春夏二两秋冬一两)

浸) 白术 茯苓(各三两)
俱为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面黑筋骨露。气实者米饮下。六十丸。面肥白与气虚羸
弱者白术汤下四十丸。
\x调脾汤\x 一妇年六十。面黄倦甚。足酸口苦。脉散而大此湿伤也。
白术 陈皮 苍术 木通(各一钱) 黄芩 砂仁 人参 川芎(各一钱二分) 黄柏 甘
草(各八分)
水煎食前服。
\x神效丸\x 治男妇大小黄病。
皂矾(八两加面一斤和作饼入火内煨焦为度) 苍术(米泔浸)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甘
草(各六两) 川椒(十两去目闭口者)
上为末。用红枣三斤。煮熟去皮核。胡桃三斤去壳。同捣成膏。和药丸如桐子大。每
服七八十丸酒服。初服时觉此药甘美。服至病将愈。便觉药臭矣。



<目录>卷之三\黄胆门

<篇名>附黄汗

属性: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兼发热。汗出而渴。其汗沾衣。其色黄如柏汁染者。脉来沉细。此
症因何而得之。人若以汗出时入水而浴。病从毛孔中入得也。
\x 桂酒\x 治黄汗。
黄 白芍(各一两) 桂枝(三钱)
苦酒半碗。水一碗。煎八分。空心服。
又方
黄柏 黄 (各一钱) 枣仁 人参 牡蛎 黄连 白术(各一钱五分)
水煎不拘时服。



<目录>卷之三

<篇名>火门

属性: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变甚速。其势甚彰。其死甚惨。何者。盖缘燔灼焚焰。飞走狂
越。一动便伤元气偏寒遗害他经内经病机十九条。而属火者五。刘河间推展五运。为病属肝者。
诸风之火。属脾胃者。诸湿痰火。属心肺者。诸实热火属肾者。诸虚之火。散于各经。浮游
之火。入气分。无根之火。入血分。消阴伏火。故曰诸病寻痰火。痰火生异症。要分内外虚
实。外因邪郁经络。积热脏腑。此为有余火。内因饮食情欲。气盛似火。此为有余之中不足
。阴虚火动。乃不足之火。又有大怒之火。起于肝。则手掉目眩。醉饱之火起于胃。则痞塞
肿满。悲哀之火。起于肺。则气郁喘息。房劳之火。起于肾。则骨蒸潮热。气从左边起者肝
火也。气从脐下起者阴火也。热从脚下起至腹者。虚之极也。若壮实之人有此。是湿郁成热
之候也。不可不辨。实火内外皆热。口渴日夜潮热。大小便闭。虚火潮热有间口燥不渴。虚
火可补。实火可泻。轻者可降。重者从其性而升之。君火正治。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
直折相火反治。不可以水湿折。惟从其性而伏之。即如实火发狂。宜三黄汤治。虚火发狂。
先与姜汤。然后补阴。其火自降。凡火盛不可猛用凉药。必酒炒过。或兼温散。能缓急。火
不妄动。动由于心。静之一字。其心中之水乎。



<目录>卷之三\火门

<篇名>脉云

属性:经曰。脉来弦数无力为虚火。实大有力为实火。洪数见于左寸为心火。见于右寸为肺火
。见于左关为肝火。见于右关为脾火。见于两尺肾与命门火。



<目录>卷之三\火门

<篇名>立方

属性:\x黄连解毒汤\x 治实火躁乱。烦渴蓄热内盛。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仁(各二钱)
水煎服。加大黄。名栀子金花丸。
\x滋阴抑火汤\x 治阴虚火动。火起于涌泉穴此补坎水降离火。
当归 川芎 知母 白芍(各一钱二分) 生地 黄连 人参 熟地(各一钱) 龟板(二
钱) 丹皮 杜仲(各八分)
枣二枚。煎服。
\x葆膈散\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