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但
杂症一兼伤寒。即所谓伤寒杂症。医者以意求之。则不言而自喻矣。



<目录>卷之二\伤寒门

<篇名>立方

属性:\x神仙粥\x 治身热作饱。不思饮食。头疼。冒雨受寒。一时无觅医处。此法取汗。
用带皮老姜。三两捣烂。将热酒泡饮。出汗。轻者即愈。重者可解一时之急。
\x麻黄汤\x 太阳症。头顶痛腰脊强。发热无汗。宜此汤主治而汗之。
麻黄(一两五钱) 桂枝(一两) 甘草(五钱) 杏仁(五十枚)
作一剂。每服用五钱。水煎温服汗出为度。无汗再服。春分后忌之。用此药发汗不出。
脉弱者无阳。及不至足者。为难治。身热不退。脉愈燥者。难治。
\x葛根汤\x 阳明症。目痛鼻干不得眠。身热无汗者。以此汤治之。
葛根(三钱) 芍药(钱半) 桂枝(一钱) 姜三枣二。加黄芩。名葛根解肌汤 白虎汤
治渴而有汗不解者。
知母(二钱) 石膏(五钱) 甘草(六钱) 粳米(小半合)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无汗
大忌。
\x小柴胡汤\x 少阳症。胸肋痛而耳聋。往来寒热。病在半表半里。此汤为主治。
柴胡(二两) 半夏(八钱) 黄芩 甘草
人参(各七钱半)作五服。每服加姜三枣二。但人参一味。亦宜斟酌。若邪气未退。不可
轻用。
\x大柴胡汤\x 治身热谵语。不大便。恶寒。
柴胡(二两) 黄芩(七钱半) 芍药(三钱) 半夏(六钱)
枳实(五钱) 大黄(五钱) 作三服加姜枣。
\x桂枝大黄汤\x 太阴症。肚腹硬满。燥渴咽干。或腹痛。
大便实者为里热。以此汤主之。
桂枝 大黄 甘草 枳实 浓朴 人参 芍药 槟榔 甚者加芒硝
\x附子理中汤\x 腹满自利。不渴者。属里寒。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附子
\x四逆汤\x 治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
干姜(五钱) 附子(二钱半) 甘草(一两)水煎炖冷
\x大承气汤\x 少阴症。口燥咽干。谵语。五六日不大便手足心并腋下。 痞满。燥实俱
全者。用此汤主之。
大黄 浓朴 枳实 芒硝(各二钱半)
\x小承气汤\x 治伤寒传里。有痞满。实而无燥坚者以此汤主之。
大黄(五钱) 浓朴 枳实(各二钱)
\x调胃承气汤\x 无痞满。而有燥实坚者。
大黄(四钱) 芒硝(三钱) 甘草(二钱) 枳实(二钱) 浓朴(二钱)
若初起手指甲青。兼
之腹痛。呕吐身如彼杖。脉细沉无力。谓之阴毒。急用四逆汤温之外灸关元。气海。复其阳气
麻附细辛汤 本经身发热。四肢冷。指甲青。腹痛脉虽沉。亦有可汗者。此汤主治。
麻黄(二钱) 附子(三钱) 细辛(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人参(二钱) 黄连(一钱) 芍药(一钱五分) 以其无头疼故名少阴似太阳。假若身不发
热。岂敢轻汗之。
\x桂附汤\x 厥阴症烦满囊拳谵语而渴者当下之三承气汤选用。口吐涎沫小腹痛。不渴者。
当此汤主之。
桂枝(一两) 附子(三钱) 青皮 甘草 柴胡(各四钱) 作三服每服加姜三片。
陶氏冲和汤 两感伤寒。虽不治之症。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若胎元禀得浓者而
所感得浅。间亦可生。如两感阴阳未分。或阳先受病者。以此汤服之。
柴胡 干葛 石膏 黑豆 生地 防风 白芷 川芎 细辛 羌活 甘草 黄芩
\x羌活汤\x 治两感。阴阳已分。
羌活(一钱五分) 独活 防风 防己 黄芩 黄连 苍术(各八分) 白术 甘草 细辛
(各三分) 知母 川芎 生地(各一钱) 煎服未解。再服三四剂。病愈则止。
又方。 阴阳两感。表里未分。用后方主治。
麻黄 升麻 干葛 芍药(各二钱) 甘草(五分) 苏叶 青皮 香附 白芷 川芎 陈
皮(各等分)
每服三钱加姜葱煎服。痞满加枳壳。大抵两感脉从阳可治。从阴难治。
\x九味羌活汤\x 春分后感冒伤寒。宜此汤主之。
羌活 苍术 防风(各一钱半) 甘草 白芷 川芎 生地 黄芩(各一钱) 细辛(四分)
姜三
细辛。加黄 。再不止。加桂枝。芍药。不作汗。加苏叶。渴加知母。石膏。呕逆加姜汁
。有痰去生地。加半夏。肌热。加柴胡。葛根。喘。加杏仁。虚烦。加知母。麦门冬。竹茹
。胸膈饱闷。去生地。加枳壳。桔梗。便秘。加大黄。中寒于经络。加附子。湿土司天。倍
苍术 久雨。加木瓜。苍术。太阳症。倍羌活。加 本。阳明症。加升麻。葛根。少阳症。
加柴胡。半夏。太阴症。加浓朴。枳实。少阴症。加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