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仁 炒菟丝饼 炒砂仁末 茯苓 广皮白
陆(二六) 腹满自痢。脉来濡小。病在太阴。况小便清长。非腑病湿热之比。法当温之。
生于术 附子 茯苓 浓朴 干姜
许(二四) 痢疾一年。已浮肿溺涩。古称久痢必伤肾。月前用理阴煎不应。询及食粥吞酸。色瘁脉濡。
中焦之阳日惫。水谷之湿不运。仍辛温以苏脾阳。佐以分利。用胃苓汤。去甘草加益智。
陈 痢积虽然少缓。诸款不减。面色青晦。四肢厥冷。仍在险途。拟进益黄散法。
人参 煨益智仁 公丁香 茯苓 广皮 青皮 木瓜 炒冬米
某 脉微细。肢厥。下痢无度。吴茱萸汤。但能止痛。仍不进食。此阳败阴浊。腑气欲绝。用桃花汤。
赤石脂 干姜 白粳米
某 痢后大便不实。食不健运。色脉俱是虚象。此清阳失旷于中。阴气先走泄于下。先理中焦。
再当摄阴。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广皮 炮姜 益智
某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呃忒之来。由乎胃少纳谷。冲气上逆。有土败之象。势已险笃。议金匮
附子粳米汤。
人参 附子 干姜 炙草 粳米
某 长斋有年。土薄气馁。加以久痢少谷欲呕。脾胃之阳衰矣。由夏及今。半载不痊。倘忽肿胀。
何法施治。
人参 白术 干姜 炮姜 丁香 茯苓
袁 中下阳微。呕呃下利。温中不应。恐延衰脱。夫阳宜通。阴宜守。此关闸不致溃散。春回寒谷。
生气有以把握。候王先生主议。
人参 附子 炮姜 炒粳米 赤石脂 生白芍
某 春痢入冬。痢止。腹痛食少。童年那有淫欲之扰。此系寒热不和。脾胃受伤也。六君子汤
加肉桂。
某 脉沉微。下痢红紫黑。舌胎粉白。并不渴饮。此太阴脾营虚寒也。仿理阴煎。(脾营虚寒)
当归头 白芍 炮姜 炙草 茯苓 益智
唐(氏) 下痢四十余日。形寒腹痛。
炒当归 生白芍 肉桂 炒山楂 青皮 茯苓
沈 议堵截阳明一法。(阳明不阖)
人参 炒白粳米 炮姜 赤石脂
某(六四) 高年下痢。痰多舌干。脉右空大。神困音低。乃脾肾两亏。二气交虚。有年致此。恐非宜。(脾肾兼虚)
人参(一钱半) 菟丝子(一钱半) 赤石脂(三钱) 炮姜(一钱半) 茯苓(三钱) 木瓜(一钱)
王(五十) 久痢久泻为肾病。下泻久而阴伤气坠。四神丸治脾肾晨泄。辛温香燥皆刚。佐入五味酸
柔。不过稍制其雄烈。此肛坠尻酸。乃肾液内少而气陷矣。腥油肉食须忌。
熟地 禹余粮石 五味子
蒋(五一) 久痢用辛甘温而效。是脾阳久伤。治由东垣法极是。述食血腥。滑必便溏。四肢忽有肉疹。
营卫内应脾胃。气血未得充复。五旬外。下亦怯。用脾肾两补。
人参 山药 茯苓 湖莲 芡实 补骨脂 苁蓉 萸肉 五味 巴戟 菟丝 覆盆子
某 下痢腹痛舌干。肛坠。痢伤阴也。(痢伤阴液)
熟地炭 炒归身 炒白芍 炒楂肉 茯苓 炙草
某 滞浊下行痛缓。议养阴通腑。
生地 阿胶 丹皮 山栀 猪苓 泽泻
孙 脉左数。下利。腹不甚痛。暮夜微热。所伏暑热。乘阴虚下陷。是清热理脾不效。当摄阴升阳。
熟地炭 当归炭 山楂炭 炒黑麦芽 炙黑甘草 防风根
炒黑升麻。
又 照方去山楂麦芽加人参焦白芍。
又 泻痢久必阴损液耗。此口渴微咳。非实火客邪。与甘酸化阴。
人参 山药 炙草 炒乌梅 木瓜 炒湖莲肉
蔡 脉右数。左细数。面垢舌燥。白苔点点。肌肤甲错。左胁动气。伏暑当秋凉而发。初病如疟。当
从苦辛寒法。里邪炽烈。变为下痢。胃津被劫。阴液大耗。昔贤于热病液涸。急以救阴为务。苟
胃关得苏。渐以冀安。否则犯喻氏所指。客邪内陷。液枯致危之戒矣。复脉汤去姜桂麻。
又 酸甘化阴法。
人参 生地 乌梅 炙草 麦冬 木瓜
鲍 痢久。阴液消亡。无以上承。必唇燥舌干。奈胃关不和。善噫难饥。此由阴腻柔剂所致。择其
不腻滞者调之。
人参 炙草 炒白芍 炒乌梅肉 炒麦冬 茯神
周(五十) 痢后气坠。都主阴伤。但嗔怒不已。木犯土。致病留连。摄阴之中。聊佐和肝。
熟地 茯苓 炒山楂 炒乌梅 木瓜
某 阴液涸。则小水不通。胃气逆。则厌食欲呕。此皆痢之款症也。治以中下二焦为主。议理阴
煎。
熟地 白芍 附子 五味 炮姜 茯苓
吴(三十) 痢久阴伤腹痛。肛门坠胀。秋病入冬不愈。已属休息症。和阴剂中。仍有升降。仿东垣法。
炒熟地 炒当归 炒白芍 炙草 生山楂 生谷芽
陈(三七) 泻痢久则伤肾。多见下焦沉坠。先伤在阴。刚药不效。(久痢伤肾下焦不摄)
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