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此头痛是阳气浮越。心痛如饥。晡热。都是
阴虚成劳。若不断乳。经去不至为干血。则服药亦无用。
生地(三钱) 阿胶(一钱半) 生白芍(一钱) 炙黑甘草(四分) 麦冬(一钱半)
火麻仁(一钱) 粗桂枝木(三分)
某 疟后。心悸气怯。便后有血。是热入伤阴。用固本丸加首乌阿胶。
人参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制首乌 阿胶
某 阴液消亡。小溲短赤。皆疟热所伤。不饥不纳。阴药勿以过腻。甘凉养胃为稳。
人参 生地 天冬 麦冬 川斛 蔗浆 另服资生丸
郑 自来阴虚有遗泄。疟邪更伤其阴。寐多盗汗。身动气促。总是根本积弱。不主敛摄。此养阴
一定成法。(阴虚热伏血分)
熟地 生白芍 五味 炒山药 茯神 芡实 湖莲肉
张 脉数。疟来日迟。舌干渴饮。积劳悒郁。内伤居多。致邪气乘虚。渐劫阴气。热邪坠于阴。热来
小溲频数。故汗多不解。议清阴分之热。以救津液。
活鳖甲 知母 草果 鲜生地 炒桃仁 花粉
翁 脉左弦。暮热早凉。汗解。渴饮。治在少阳。
青蒿 桑叶 丹皮 花粉 鳖甲 知母
沈(十九) 用力失血。无非阳乘攻络。疟热再伤真阴。肌消食减。自述夏暑汗泄。头巅胀大。都是阴虚
阳升。清火皆苦寒。未必能和身中之阳也。
鳖甲 生白芍 天冬 首乌 炙草 茯神
某(氏) 疟热伤阴。小溲淋痛。
生地 鳖甲 丹皮 知母 茯苓 泽泻
朱(十五) 疟久后。阴伤溺血。炒焦六味加龟甲黄柏。
吴(十四) 阴疟后。内热。清骨散
项 阳气最薄。暑入为疟。先由肺病。桂枝白虎汤。气分以通营卫为正治。今中焦痞阻。冷冻饮料不
适。热邪宜清。胃阳亦须扶护。用半夏泻心法。(热邪痞结)
半夏 川连 姜汁 茯苓 人参 枳实
王 汗出不解。心下有形。自按则痛。语言气窒不爽。疟来鼻准先寒。邪结在上。当开肺痹。医见
疟治疟。焉得中病。(热邪痞结肺痹)
桂枝 杏仁 炙草 茯苓 干姜 五味
又 汗少喘缓。肺病宛然。独心下痞结不通。犹自微痛。非关误下结胸。陷胸等法未妥。况舌白
渴饮。邪在气分。仿仲景 坚开痞。
生牡蛎 黄芩 川桂枝 姜汁 花粉 炒黑蜀漆
又 照前方去花粉加知母草果。
又 鳖甲煎丸(一百八十粒)
王 舌白。不大渴。寒战后热。神躁欲昏。而心胸饱闷更甚。疟系客邪。先由四肢以扰中宫。痰嗽
呕逆。显是肺胃体虚。邪聚闭塞不通。故神昏烦闷郁蒸。汗泄得以暂解。营卫之邪未清。寒热
漫延无已。此和补未必中窍。按经设法为宜。
白蔻仁 大杏仁 焦半夏 姜汁 黄芩 淡竹叶
又 寒热。疟邪交会中宫。邪聚必胀闷呕逆。邪散则安舒。当心胸之间。并无停食之地。夫不正
之气为邪。秽浊弥漫。原非形质可以攻消。苟非芳香。何以开其蒙闭之秽浊。欲少望见效。舍
此快捷方式。无成法可遵。道中知否耶。牛黄丸二服。
乐(二九) 热多昏谵。舌边赤。舌心黄。烦渴。脉弱。是心经热疟。医投发散消导。津劫液涸。痉厥
至矣。(心经疟)
犀角 竹叶 连翘 玄参 麦冬 银花
陈 前方复疟昏迷。此皆阳气上冒。救逆汤去姜加芍。
又 镇逆厥止。议养心脾营阴。乃病后治法。
人参 炙草 杞子 桂圆 炒白芍 枣仁
茯神 远志
某(四三) 舌白渴饮。咳嗽。寒从背起。此属肺疟。(肺疟) 桂枝白虎汤加杏仁。
范 脉寸大。汗退场门渴。伏邪因新凉而发。间日疟来。议治手太阴。
淡竹叶 大杏仁 滑石 花粉 淡黄芩 橘红
金(氏) 肺疟脘痞。
黄芩 白蔻仁 杏仁 橘红 青蒿梗 白芍
张(妪) 暑风入肺成疟。
淡黄芩 杏仁 滑石 橘红 青蒿梗 连翘
陈(六岁) 冷暖不调。夜热多汗。咳嗽。忌荤腥油腻。可免疳劳。温邪如疟。当治手太阴。
竹叶心 麦冬 粳米 飞滑石 知母 炙草
柳 暑湿都伤气分。不渴多呕。寒起四肢。热聚心胸。乃太阴疟也。仍宜苦辛。或佐宣解里热之
郁。(脾疟)
川连 黄芩 炒半夏 枳实 白芍 姜汁
烦躁甚。另用牛黄丸一丸。
某 寒起呕痰。热久不渴。多烦。中焦之邪。仍以太阴脾法。
草果 知母 生姜 乌梅 炒半夏 桂枝木
早服鳖甲煎方。
葛 疟久。舌白泄泻。太阴脾伤。肌肉微浮。宜补中却邪。大忌消克发散。
人参 草果 白芍 茯苓 煨老姜 炙草
王 脉濡。不渴。呕痰不饥。是太阴脾疟。当辛温以理中焦之阳。
生于术 半夏 草果 紫浓朴 茯苓 姜汁
又 太阴脾疟。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