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当以劳倦伤。伏邪例延医。(暑湿伏邪夹食)
滑石 黄芩 浓朴 醋炒半夏 杏仁 蔻仁 竹叶
又 胸痞自利。状如结胸。夫食滞在胃。而胸中清气。悉为湿浊阻遏。与食滞两途。此清解三焦
却邪汤药。兼进保和丸消导。
淡黄芩 川连 淡干姜 浓朴 醋炒半夏 郁金 白蔻仁 滑石 送保和丸三钱。
谈(氏) 胸痞不饥。热不止。舌白而渴。此暑邪未尽。仍清气分。(暑邪阻气)
鲜竹茹 淡黄芩 知母 橘红(盐水炒) 滑石 桔梗 枳壳汁 郁金汁
某(四一) 恶寒泄泻悉减。胸脘仍闷。余暑未尽。胃气未苏故耳。
大麦仁(四钱) 佩兰叶(三钱) 新会皮(一钱) 半夏曲(炒一钱半) 金斛(一钱半) 茯苓(三钱)
刘 湿热。非苦辛寒不解。体丰。阳气不足。论体攻病为是。胸中痞闷不食。议治在胃。(湿热伤胃)
川连 炒半夏 人参 枳实 姜汁 茯苓 橘红
邱 脉濡而缓。不饥不食。时令之湿。与水谷相并。气阻不行。欲作痞结。但体质阳微。开泄宜
轻。(湿阻气分)
炒半夏 茯苓 杏仁 郁金 橘红 白蔻仁
某(三六) 舌白脘痛。呕恶腹鸣。此湿阻气分。胃痹成痛。是不通之象。
炒半夏(三钱) 高良姜(一钱) 广藿香(一钱) 橘红(一钱) 乌药(一钱) 香附(一钱半)
沈(二四) 精气内损。是皆脏病。萸地甘酸。未为背谬。缘清阳先伤于上。柔阴之药。反碍阳气之旋运。
食减中痞。显然明白。病患食姜稍舒者。得辛以助阳之用也。至于黄 麦冬枣仁。更蒙上焦。
斯为背谬极。议辛甘理阳可效。(中阳不运)
桂枝汤去芍加茯苓。
汪 脉沉。中脘不爽。肢冷。
人参(七分) 淡干姜(一钱) 炒半夏(一钱半) 川熟附(七分) 茯苓(三钱) 草果仁(八分)
朱(妪) 目垂气短。脘痞不食。太阴脾阳不运。气滞痰阻。拟用大半夏汤。
人参 炒半夏 茯苓 伽楠香汁
又 脉微有歇。无神倦欲寐。服大半夏汤。脘痛不安。不耐辛通。营液大虚。春节在迩。恐防
衰脱。
人参 炒麦冬 北五味
某 舌白脘闷。中焦阳气不宣。
半夏 草果 浓朴 广皮 茯苓 藿香梗
张(五二) 胃寒涌涎。中痞。(胃寒)
泡淡吴萸 干姜 茯苓 半夏 橘红 川楝子
平 酒客脾胃阳微。下午阴气渐漫。脘中微痛。不饥。服苦降重坠辛燥。愈加不适者。清阳再受
伤触也。宗仲景圣训。以转旋胸次之阳为法。(胸次清阳不运) 苓桂术甘汤。
某 气阻脘痹。饮下作痛。当开上焦。(肺气不降胸脘痹阻)
枇杷叶 大杏仁 苏子 降香汁 白蔻仁 橘红
张 脉涩。脘痞不饥。口干有痰。当清理上焦。
枇杷叶 杏仁 山栀 香豆豉 郁金 栝蒌皮
加姜汁炒竹茹。
陈(三四) 食进颇逸。而胸中未觉清旷。宜辛润以理气分。勿以燥药伤阴。
枇杷叶 大杏仁 橘红 黑山栀 香豉 郁金 栝蒌皮 晨服。五剂后。接服桑麻丸。
杨 疟母用针。是泄肝胆结邪。瘦人疟热伤阴。梦遗。五心烦热。亦近理有诸。继患脘膈痞闷。不
饥食减。大便不爽。乃气滞于上。与前病两歧。焉得用滋阴凝滞之药。思必病后饮食无忌。中
焦清浊不和所致。
杏仁 土栝蒌 桔梗 半夏 黑山栀 枳实 香附汁
俞(女) 脘痹身热当开气分。
杏仁 栝蒌皮 枇杷叶 广皮 枳壳汁 桔梗
王(四三) 劳伤胃痛。明是阳伤。错认箭风。钓药敷贴。更服丸药。心下坚实按之痛。舌白烦渴。二便涩
少。喘急不得进食。从痞结论治。(寒热客邪互结)
生姜汁 生淡干姜 泡淡黄芩 枳实 姜汁炒川连 半夏
案中六淫外侵。用仲景泻心汤。脾胃内伤。用仲景苓姜桂甘法。即遵古贤治痞之以苦为
泄。辛甘为散二法。其于邪伤津液者。用辛苦开泄。而必资酸味以助之。于上焦不舒者。既
有枳桔杏蒌开降。而又用栀豉除热化腐。疏畅清阳之气。是又从古人有形至无形论内。
化出妙用。若所用保和化食。白金驱痰。附姜暖中。参苓养胃。生脉敛液。总在临症视其阴
阳虚实。灵机应变耳。(姚亦陶)
徐评 痞有二义。痞结成形之痞。是病胸膈痞满。是症痞结之痞。即积聚之类。另立一门亦可。
但痞满之痞。不拘何病皆有。此症如何另立一门。此非此老之故。乃编书之不明也。



<目录>卷四

<篇名>噎膈反胃

属性:吴 脉小涩。脘中隐痛。呕恶吞酸。舌绛不多饮。此高年阳气结于上。阴液衰于下。为关格之渐。
当开痞通阳议治。(阳结于上阴衰于下关格)
川连 人参 姜汁 半夏 枳实汁 竹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