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0-万病回春-第130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目录】卷之七【篇名】伤食属性:伤食者,宜消导也。

万亿丸
治小儿乳食生冷所伤,发热肚胀诸症。(方见通治。)


消食丸
治小儿宿食不消。(又名消乳丸。)

砂仁 陈皮 三棱(炒) 神曲(炒) 麦芽(炒。各五钱) 香附(炒,一两) 加白术(炒、五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送下,大小加减。

消食饼
治小儿时常伤食,皮黄肌瘦、肚大腹胀。用此焦饼,令常服之。

莲肉(去皮) 山药(炒) 白茯苓(去皮) 神曲(炒) 麦芽(炒) 扁豆(炒)
上各等分为末,每四两入面一斤,水同和,烙焦饼用。
一小儿伤寒呕吐、发热面赤。服消导清热之剂,饮食已消,热亦未退。余以为胃经虚血,用六君、升麻、
柴胡,四剂而痊。
一小儿十四岁。伤食发热,服消导丸,胸腹膨胀、发热作渴,此脾气复伤也。先用四君、升麻、柴胡,
饮食渐进;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因劳心发热少食,用四物、升麻、柴胡而愈。
一小儿伤食发热、抽搐、呕吐、喘嗽,属脾肺虚、气虚 有热,用六君、炒黑黄连、栀子而愈。(上方俱见补益。)
【目录】卷之七【篇名】腹胀属性:腹胀者,脾胃气虚也。

消胀散
治小儿腹胀。

萝卜子(炒) 苏梗 干葛 陈皮 枳壳(各等分) 甘草(少许)
上锉,水煎服。食少者,加白术。
一小儿伤食腹胀,胸满有痰。余用异功散而痊。后复伤食,腹胀作痛,或用药下之,痛虽止而胀益甚,更 加喘粗,此脾气伤而及于肺也。用六君加桔梗调补而痊。
一小儿停食,服通利之剂,作呕腹胀。此脾胃复伤也。
用补中益气汤而愈。(上方俱见补益。)
【目录】卷之七【篇名】呕吐属性:呕吐者,乳食伤胃也。

定吐饮
治吐逆,投诸药不止,服此神效。

半夏(汤泡透切片,焙干为末,二两) 生姜(洗净,和皮一两) 薄桂(去粗皮锉,三钱)
上姜切作小框,如绿豆大,同前半夏和匀,入小铛内,慢火顺手炒。令香熟带干,方下桂再炒匀,微有 香气,以纸摊开地上去火毒,候冷,略播去黑焦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空心,少与缓服。

定吐紫金核
治呕吐。

丁香 木香 藿香 半夏(姜汤泡七次)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各一钱。)
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枣核大,用沉香、朱砂各一钱为衣,阴干。每用一丸,用枣一枚去核,放药丸 在内,姜 片夹,湿纸裹,灰火内煨熟,去姜纸,嚼吃,用米饮压之。
一小儿伤食,发热面赤、抽搐呕吐、气喘吐痰,此饮食伤脾、肺气虚弱所致。用六君子汤、炒黑黄连、山 栀各二分,一剂而愈。(方见补益。)
【目录】卷之七【篇名】泄泻属性:泄泻者,乳食伤脾也。

参苓白术散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中气喘、呕吐泄泻。此药中和不热,

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去皮) 山药(炒) 甘草(炙,各二钱) 莲肉(去心)、白扁豆(一钱半,
姜汁浸炒) 薏苡仁(炒) 砂仁 桔梗(去芦。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量儿岁数加减。

启脾丸
消食止泻、止吐消疳、消黄消胀、定腹痛、益脾健胃。

人参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 山药(炒) 莲肉(各一两,去心) 山楂肉 陈皮 泽泻 甘草 (炙。各五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汤下,或米汤研下服亦可。小儿常患伤食,服之立 愈。

一方
益元散加白术末一两,每服一二钱,米汤调下,止小儿泄泻殊效。


一方
止治溏泻,用柿饼烧熟食之即止。


治小儿水泻不止
五倍子为细末,陈醋调稀,熬成膏,贴脐上即止。


水泻痢疾方
生姜(四两) 真香油(四两) 黄丹(二两)熬成膏药贴脐,立效。

一小儿饮食后即泻,先用六君子、升麻、神曲、山楂而止;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而痊。后吐泻腹痛,用 保和丸二服,又用异功散调补脾气而安。
一小儿伤食,作泻腹胀、四肢浮肿、小便不利,先用五苓散(方见中暑)加木香,旬余,诸症渐退;又用 五味异功散为主,佐以加减肾气丸,又旬日,二便调和,饮食渐进,浮肿旋消,乃用异功散调理而安。
一小儿因惊久泻,面色青黄,余谓肝木胜脾土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子母俱服而 愈。
一小儿久泻兼脱肛、小腹重坠、四肢浮肿,面色痿黄、时或兼青,诸药到口即呕吐。审乳母,忧郁伤脾,
大便不实。先用补中益气汤、五味异功散及四神丸调治其母,不两月,子母俱愈。(上方俱见补益。)
【目录】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