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因天气已热,包裹太厚,重受其热也。先以白虎汤调益
元散,以解其热;次服调元生脉散,以补正气。
伤暑发热,亦多得于夏,其症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
冷。此由阴室中贪凉大过所致。服调元生脉散,补其元气;次服
四君子汤,以防吐泻之病。
如夏月汗出当风,以致身热,浑身自汗不止者,此名暑风。
四君子汤加麻黄根、黄祈以去风,次以益元散以去热。
伤食发热,其症手心、肚腹尤热,噎气吐乳,大便酸臭,或腹
疼多啼,饱胀喘急,不思乳食。此因饮食过度所伤,宜先用利药
去其积,用丁香脾积丸,复以集圣丸调之。
如伤食己久,日渐黄瘦,无时作热者,不可下之,轻者保和
丸,重者集圣丸,百无一失。
痘疹发热,其症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烦闷,乍热乍凉,
咳嗽喷嚏,手足指冷,惊怖多睡。此由时行痘疹,各相传染,宜
清热解毒。惟痘疹宜参苏饮加木香,麻痘宜用荆防败毒散,不可
妄施汗下,恐生变症。若变蒸发热,此小儿常症,不须服药 (见
本门)。
潮热者,当分二症,有时间发热,过时即退 ,来日根据时复
发,其状如疟,此肺热也;有早晚发热,每日两度,如潮水之应
期者,此胃热也。盖因感触邪气,以致血脉凝滞,不得流通,若
不治之,变为惊疳者多矣。肺热地骨皮散主之,胃热三黄丸下之。
如虚热者,用集圣丸调之。
惊热者,遍身发热,面青自汗。心悸不宁,脉数烦躁,颠叫
恍惚;此心热也。以凉惊丸退热,安神丸定心。
夜热者,但夜发昼退,此血虚症也。以人参当归散治之,更兼
抱龙丸,以防作搐。
余热者,伤寒汗后,而热又来,乃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
浮于外,不可再用寒凉之药,古人戒之。当和胃气,使阳气收
敛,其热自退,人参苍术主之。甚者,四君子汤加炒干姜,即效。
疳热者,形色黄瘦,食不长肉,骨蒸盗汗,泄泻无常。肚大
脚小。此多得于大病之后,失于将息,又或伤饱失饥,用集圣丸
调理。
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由气血壅实,五脏生热,郁蒸于
内。则睡卧不安。精神恍惚;薰发于外,则表里俱热,燥急喘
粗,甚则发惊痈。先以导赤散,泄青丸以治其热;后以抱龙丸镇
其惊。如实热,大小便秘(8)者,三黄丸下之。
烦热者,心躁不安,五心烦热,四肢温壮,小便赤色。宜导
赤散加麦冬、山栀仁治之,再以凉惊丸,撤其余邪。
积热者,颊赤口疮,大小便赤涩,此表里俱实。或内伤酒
面,煎传热药峻补;外因厚绵炉火所侵,皆能生热,此内外蕴积
之热也,非食积。先以三黄丸下之,后以凉惊丸调之。
虚热者,或因汗下太过,津液虚耗;或因大病之后,元气受
伤,皆能生热。其症困倦少力,面色青白。虚汗自出,神慢嘘气
软弱,手足厥冷。此气血俱虚,气虚两发厥,血虚则发热也。四
君子汤加炒干姜,甚者加熟附子一片,待热少退,以凉惊丸调之。
客热者,阳邪干于心也。心若受邪,则热形于额,故先起于
头面而身热,恍惚多惊,闻声则恐。此由五气虚而邪气胜,故与
之交争。发热无时,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先以导赤散去其
邪,后以凉惊丸调之。
癖热者,由乳食不消。伏结于中,致成癖块,以生内热,薰灼
于外。集圣丸主之。
疟热者,寒热往来。有头痛汗出者,有呕吐不食,憎寒壮热
作浊者,有遍身疼痛者或吐泻者。症既百出,病非一端。头疼汗出
及遍身疼者,小柴胡汤加苍术、羌活治之;腹痛者,脾积丸下之;
作渴者,白术散治之;吐泻者,理中汤治之。后用平疟养脾丸调
之。
血热者,每日巳午时发热,遇夜则凉,此心热也。轻者导赤
散,重者四顺饮治之。



<目录>卷五\发热门

<篇名>柴葛解肌汤

属性:柴胡、干葛、黄芩,桂技、赤芍、人参、甘草,竹叶
七皮,姜枣引。



<目录>卷五\发热门

<篇名>惺惺散

属性: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桔梗,天花粉,细辛、
防风、川芎,加麻黄、薄荷叶,姜引。



<目录>卷五\发热门

<篇名>调元生脉散

属性:黄芩、人参、麦冬、甘草、五味子,水煎服。



<目录>卷五\发热门

<篇名>参苏饮

属性:人参、半夏、茯苓、甘草,桔梗,枳壳,干葛、前
胡、木香、苏叶、陈皮。姜枣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