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仲思枣,大而长,有一、二寸者,正紫色,细纹小核,味甘重。北齐时有仙人仲思得之,因以为名。隋大业中,信都郡尝献数颗,近世稀复有之。又广州有一种波斯枣,木无旁枝,直耸三、四丈,至巅四向,共生十余枝,叶如棕榈。彼土亦呼为海棕木。

  三、五年一着子,都类北枣,但瘥小耳。舶商亦有携本国生者至南海,与此地人食之,云味极甘,似此中天蒸枣之类,然其核全别,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如小块紫矿。种之不生,疑亦蒸熟者。近亦少有将来者。

  食疗云:枣和桂心、白瓜仁、松树皮为丸,久服香身,并衣亦香。软枣,温。多食动风,发冷风并咳嗽。圣惠方:令发易长。东行枣根三尺,横安甑上蒸之,两头汗出,收之敷发即长。又方:治伤中筋脉急,上气咳嗽。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两微火取水银掌中,以唾研令极熟,敷枣瓤上,纳下部瘥。肘后方:主下部虫痒。蒸大枣取膏,以水银和捻,长三寸,以绵裹,宿纳下部中,明日虫皆出。梅师:治妊娠四、五月,忽腹绞痛。

  以枣十寒热好枣,美志气。神异经曰:北方:荒中,有枣林焉,其高五丈,敷张枝条一里余,子长六、七寸,围过其长,熟赤如朱,干之不缩,气味甘润,殊于常枣,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

  衍义曰:大枣,今先青州,次晋州,此二等可晒曝入药,益脾胃,为佳,余只可充食用。

  又御枣甘美轻脆,后众枣熟。以其甘,故多生虫。今人所谓扑落酥者是。又有牙枣,先众枣熟,亦甘美,但微酸,尖长。只二等,止堪啖,不堪收曝。今人将干枣去核,于铛锅中微火缓逼,干为末,量多少,入生姜末为汤,点服,调和胃气。又将煮枣肉,和治脾胃丸药尤佳。又青州枣去皮核,焙干为枣圈,达都下,为奇果。

  卷第二十三 上品

  仲思枣

  味甘,温,无毒。主补虚益气,润五脏,去痰嗽,冷气。久服令人肥健,好颜色,神仙不饥。形如大枣,长一、二寸,正紫色,细纹,小核。味甘重。北齐时有仙人仲思得此枣,因以为名。隋大业中,信都郡献数颗。又有千年枣,生波斯国,亦稍温补,非此之俦也。(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枣,壶枣;边,要枣; ,白枣; ,酸枣;杨彻,齐枣;遵,羊枣;洗,大枣;煮,填枣;蹶泄,苦枣;皙,无实枣;还味,稔枣。释曰:壶枣者,枣形似壶也。郭云:今江东呼枣大而锐上者为壶。壶犹瓠也。边大而腰细者,名边要枣。郭云:子细腰,今谓之鹿卢枣。枣子白熟者名 。实小而味酢者名 枣。遵,一名羊枣。郭云: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羊矢枣。洗,最大之枣名也。郭云:今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子如鸡卵。蹶泄者,味苦之枣名也。皙者,无实之枣名也。还味者,短味也。彻、煮,并未详。陈士良云:苦枣,大寒,无毒。枣中苦者是也。人多不食,主伤寒热伏在脏腑,狂荡烦满,大小便秘涩,取肉煮研为蜜丸药佳。今处处有。

  卷第二十三 上品

  葡萄

  葡萄 味甘,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

  陶隐居云:魏国使人多 来,状如五味子而甘美,可作酒,云用其藤汁殊美好。北国人多肥健耐寒,盖食斯乎?不植淮南,亦如桔之变于河北矣。人说即此间 (于庚切) (于六切),恐如彼之枳类桔耶。唐本注云: 与葡萄相似,然 是千岁 。葡萄作酒法,总收取子汁酿之自成酒。 、山葡萄,并堪为酒。陶云:用藤汁为酒,谬矣。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蔓生,苗叶似 而大。子有紫、白二色,又有似马乳者,又有圆者,皆以其形为名。又有无核者。七月、八月熟。子酿为酒及浆,别有法。谨按 ,是山葡萄,亦堪为酒。孟诜云:葡萄,不问土地,但收之酿酒,皆得美好。或云子不堪多食,令人猝烦闷,眼暗。根浓煮汁,细细饮之,止呕哕及霍乱后恶心。妊孕人,子上冲心,饮之即下,其胎安。药性论云:葡萄,君,味甘、酸。除肠间水气,调中,治淋,通小便。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葡萄,有黄、白、黑三种,成熟之时,子实通侧也。

  图经曰:葡萄,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今河东及近京州郡皆有之。苗作藤蔓而极长大,盛者,一、二本绵被山谷间。花极细而黄白色。其实有紫、白二色,而形之圆锐亦二种。又有无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其汁,可以酿酒。谨按《史记》云:大宛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十数岁不败。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而还,种之,中国始有。盖北果之最珍者。

  魏文帝诏群臣说葡萄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 ,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今大原尚作此酒,或寄至都下,犹作葡萄香。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浓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逐水利小肠尤佳。今医家多暴收其实,以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