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臼叶好染皂。子多取压为油,涂头令黑变白,为灯极明。服一合,令人下痢,去阴下水。(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乌臼根皮,凉。治头风,通大小便。以慢火炙令脂汁尽,黄干后用。

  斗门方:治大便不通。用乌臼木方:停一寸来,劈破,以水煎取小半盏,服之立通。不用多吃。其功神圣,兼能取水。

  衍义曰:乌臼,叶如小杏叶,但微薄而绿色差淡。子,八、九月熟,初青后黑,分为三瓣。取子出油,然灯及染发。

  卷第十四

  南藤

  南藤 味辛,温,无毒。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邪。

  亦煮汁服,亦浸酒。冬月用之。生根据南树,故号南藤,茎如马鞭有节,紫褐色。一名丁公藤。生南山山谷。《南史》:解叔谦,雁门人。母有疾,夜于庭中稽颡祈告,闻空中云:得丁公藤治即瘥。访医及本草皆无。至宜都山中,见一翁伐木,云是丁公藤,疗风。乃拜泣求得之及渍酒法。受毕,失翁所在。母疾遂愈。(今附)

  图经曰:南藤即丁公藤也。生南山山谷,今出泉州、荣州。生根据南木,故名南藤。苗如马鞭有节,紫褐色,叶如杏叶而尖。采无时。此下又有千金藤云:生北地者根大如指,色黑似漆。生南土者,黄赤如细辛。又有 藤子,生广南山林间。木如通草藤,三年方熟,紫黑色。一名象豆。今医家并稀用,故但附于其类。

  陈藏器云气味辛烈,亦磨服之。变白不老,出蓝田。八月采,晒干用。

  卷第十四

  盐麸子

  味酸,微寒,无毒。除痰饮瘴疟,喉中热结喉痹,止渴,解酒毒黄胆,飞尸蛊毒,寒热,痰嗽,变白,生毛发。

  取子干捣为末食之,岭南人将以防瘴。

  树白皮

   主破血,止血,蛊毒,血痢,杀蛔蛊。并煎服之。

  根白皮

   主酒疸。捣碎,米泔浸一宿,平旦空腹温服一、二升。

  叶如椿,生吴、蜀山谷。子秋熟为穗,粒如小豆。上有盐似雪,食之酸咸止渴。一名叛奴盐,(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子主头风白屑效。日华子云:盐麸叶上球子,治中蛊毒,毒药,同。

  陈藏器云蜀人为之酸桶。《博物志》云:酸桶,七月出穗,蜀人谓之主音,穗上有盐着,可人谓之为盐也。

  卷第十四

  杉材

  杉树 微温,无毒。主疗漆疮。

  陶隐居云:削作柿煮,以洗漆疮。无不即瘥。又有鼠查,生去地高尺余许,煮以洗漆多瘥。又有漆姑,叶细细,多生石边。亦疗漆疮。其鸡子及蟹,并是旧方。唐本注云:杉材木,水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味辛。

  治风毒,贲豚,霍乱,止气。并煎汤服并淋洗,须是油杉及臭者良。

  图经曰:杉材,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木类松而劲直,叶附枝生,若剌针。《尔雅》云: (音彼),(与杉同)。郭璞注云: 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用作桶板,甚耐水。医师取其节煮汁,浸捋香港脚,殊效。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方》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香港脚,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石,且死,因大寒节一大升,桔叶(切)一大升(北地无叶,可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合子碎子),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取一大升半,分两服。若一服得快利,即停后服。以前三死,真死矣。会有教者,皆得不死。恐他人不幸有类余病,故传焉。又杉菌,出宜州,生积年杉木上,若菌状。云:味苦,性微温。主心脾气疼及暴心痛。采无时。

  斗门方:治霍乱。用黄杉木劈开作片一握,以水浓煎一盏,服之,瘥。

  衍义曰:杉,其干端直,大抵如松,冬不凋,但叶阔成枝。庐山有万杉寺,即此杉也。

  作屑煮汁,浸洗香港脚肿满。

  今处处有。

  卷第十四

  接骨木

  接骨木 味甘、苦,平,无毒。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作浴汤。

  唐本注云:叶如陆英,花亦相似。但作树高一、二丈许,木轻虚无心。斫枝插便生,人家亦种之。一名木蒴 。所在皆有之。(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接骨木,有小毒。

  根皮主痰饮,下水肿及痰疟。煮服之,当痢下及吐,不可多服。叶主疟。小儿服三叶,大人服吐为度。《本经》云:无毒误也。

  图经曰:接骨木,旧不着所出州土,今近京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许。花、叶都类陆英、水芹辈,故一名木蒴 。其木轻虚无心。斫枝插土便生,人家亦种之。叶主疟,研绞其汁饮之,得吐乃瘥。大人七叶,小儿三叶,不可过多也。又上有枳 条云:其木径尺,木名白石,叶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