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平,无毒。治水痢,消瘰,除恶疮。橡斗子,涩肠止泻。煮食,可止饥,御歉岁。壳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并染须发,入药并捣炒焦用。

  图经曰:橡实,栎木子也。《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所在山谷皆有,今亦然。木高二、三九月结实。其实为皂斗,槲、栎皆有斗,而以栎为胜。不枸时采。其皮并实用。《尔雅》云:栎,其实 。释曰:栎,似樗之木也。 ,盛实之房也。其实橡也,有 汇自裹。《诗・秦风》云:山有苞栎。陆机云:秦人谓柞栎为栎。又《唐风》云:集于苞栩。陆机云:今柞栎也。徐州人谓栎为杼,或五方通语也。然则,柞栎也,杼也,栩也,皆橡栎之雷公云:凡使,去粗皮一重,取橡实蒸,从巳至末出,锉作五片用之。食疗云:主止痢,不记》云:橡子非果非谷而最益人,服食未能断谷,啖之尤佳。无气而受气,无味而受味,消食止痢,令人强健不极。

  衍义曰:橡实,栎木子也。叶如栗叶,在处有。但坚而不堪充材,亦木之性也。山中以椿人为粮,然涩肠。木善为炭,他木皆不及。其壳椹染皂。若曾经雨水者,其色淡;不若不经雨水者。槲亦有壳,但少而不及栎木所实者。

  卷第十四

  石南

  石南 味辛、苦,平,有毒。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疗脚弱,五脏邪气,除热。女子不可久服,令思男。

  实

   杀蛊毒,破积聚,逐风痹。一名鬼目。生华阴山谷。二月、四月采叶,八月采实,阴干。(五加皮为之使。)

  陶隐居云:今庐江及东间皆有之。叶状如枇杷叶。方用亦稀。唐本注云:叶似 草,凌冬不凋。以叶细者为良,关中者好。为疗风邪丸散之要。其江山以南者,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殊不任用。今医家不复用实。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终南斜谷近石处甚饶。今市人多以云:石南,臣。主除热,恶小蓟,无毒。能添肾气,治软脚,烦闷疼,杀虫,能逐诸风,虽能养肾内,令人阴痿。

  图经曰:石南,生华阴山谷,今南北皆有之。生于石上,株极有高硕者。江湖间出,叶如枇杷叶,有小刺,凌冬不凋。春生白花成簇。秋结细红实。关陇间出者,叶似莽草,青黄色,背有紫点,雨多则并生,长及二、三寸。根横细,紫色。无花实,叶至茂密。南北人多移以植庭宇间,阴翳可爱,不透日气。入药以关中叶细者良。二月、四月采叶,四月采实,阴干。《魏王花木记》曰:南方:石南木,取皮中作鱼羹,和之尤美。今不闻用之。

  下有楠材条,其木颇似石南,而更高硕。叶差小,其材中梁柱,今医方亦稀用之。

  衍义曰:石南,叶状如枇杷叶之小者,但背无毛,光而不皱。正、二月间开花。冬有二叶为花苞,苞既开,中有十五余花,大小如椿花,甚细碎。每一苞约弹许大,成一球。一花六叶,一朵有七、八球,淡白绿色,叶末微淡赤色。花既开,蕊满花,但见蕊,不见花。花才罢,去年绿叶尽脱落,渐生新叶。治肾衰脚弱最相宜。

  但京洛、河北、河东、山东颇少,人以此故少用。湖南北、江东西、二浙甚多,故多用,南实今医家绝可用。

  卷第十四

  木天蓼

  木天蓼 味辛,温,有小毒。主症结积聚,风劳虚冷。生山谷中。

  唐本注云:作藤蔓,叶似柘,花白,子如枣许,无定形,中瓤似茄子,味辛,啖之以当姜、浸服,或以酿酒,去风冷症癖,大效。所在皆有,今出安州、申州。今按陈藏器本草云:木天蓼,今时所用出凤州。树高如冬青,不凋。出深山。人云多服损蓼,岂更藤生?自有藤蓼尔。(唐本先微热,无毒。能治中贼风,口面斜,主冷 癖气块,女子虚劳。

  图经曰:木天蓼,味辛,温,有小毒。主症结积聚,风劳虚冷。生山谷中。木高二、三丈。三月、四月开花,似柘花。五月采子,子作球形似茼,其球子可藏,作果啖之。亦治诸冷气。苏恭云作藤蔓生者,自是藤天蓼也。又有一种小天蓼,生天目山、四明山,木如栀子,冬不凋。然则,天蓼有三种,虽其状不同,而体疗甚相似也。

  圣惠方:治风,立有奇效。用木天蓼一斤,去皮,细锉,以生绢袋盛,好酒二斗浸之,春夏一七日、秋冬二七日后开。每空心、日午、初夜各温饮一盏。老幼临时加减。若长服,日只每朝一盏。

  卷第十四

  黄环

  味苦,平,有毒。主蛊毒鬼疰鬼魅,邪气在脏中,除咳逆寒热。一名凌泉,一名大就。生蜀郡山谷。三月采根,阴干。(鸢尾为之使,恶茯苓、防己。)

  陶隐居云:似防己,亦作车辐理解。《蜀都赋》云:青珠黄环者,或云是大戟花,定非也。用甚稀,市人鲜有识者。

  唐本注云:此物,襄阳、巴西人谓之就葛。作藤生,根亦葛类,所之。人取葛根,误得食之,吐痢不止,用土浆解乃瘥,此真黄环也。余处亦稀,唯襄阳大有。《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