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菘条,此乃藏器自成一书,务多条目尔。

  解纷、拾遗亦自差互。后人即不当仍其谬而重有新附也。今补注立例,无所刊削,故且存而注之。

  陈藏器似天门冬苗,出江南。外台秘要:治恶疮。捣地菘汁服之,日三、四服,瘥。圣惠方

  卷第十一

  燕麦

  味甘,平,无毒。主女人产不出。煮汁饮之。一名 ,一名燕麦。生故墟野林下。叶似麦。

  今注苗似小麦而弱,实似 麦而细。生岭南,在处亦有。(唐本先附。)

  外台秘要:治齿 并虫,积年不瘥,从少至老方。雀麦一名牡栳草,俗名牛星草。一味,苦瓠叶三十枚,净洗,取草剪,长二寸,广一寸,浓五分,以瓠叶作五裹子,以三年酢渍之,至日中,以两裹火中炮令热,纳口中齿外边熨之,冷更易,取铜器贮水,水中解裹洗之,即有虫长三分,老者黄色,少者白色,多即三、二十枚,少即一、二十枚,此一方甚妙。子母秘录:妊娠胎死腹中,若胞衣不下,上抢心。雀麦一把,水五升,煮二升汁服。

  衍义曰:雀麦,今谓之燕麦,其苗与麦同,但穗细长而疏。唐・刘梦得所谓菟葵、燕麦,动摇春风者也。

  卷第十一

  甑带灰

  主腹胀痛,脱肛。煮汁服,主胃反,小便失禁、不通及淋,中恶尸疰,金疮刃不出今按别本注云:江南以蒲为甑带。取久用者烧灰入药,味辛,温,无毒。甑带久被蒸气,故能散气,通气。以灰封金疮,止血止痛,出刃。(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取用久外台秘要:治眯目,水服灰一钱匕。又方:小儿大便失血。甑带灰涂乳上与饮之,瘥。

  肘后方:治草芒沙石类不出方:甑带灰调饮之即出。子母秘录:治小儿夜啼,甑带悬户上。又方:治小儿脐风疮久不瘥,烧甑带灰敷上。

  卷第十一

  赤地利

  赤地利 味苦,平,无毒。主赤白冷热诸痢,断血破血,带下赤白,生肌肉。所在山谷有之。

  唐本注云:叶似萝摩,蔓生。根皮赤黑,肉黄赤。二月、八月采根,日干。(唐本先附)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蔓生,绕草木上,花、子皆青色。根若菝 ,皮紫赤色也。

  图经曰:赤地利,旧不载所出州土,云所在山谷有之,今唯出华山。春夏生苗,作蔓绕草木上,茎赤。叶青,似荞麦叶。七月开白花,亦如荞麦。根若菝 ,皮黑肉黄赤。八月内采根,晒干用。亦名山荞麦。此下又有赤车使者条云:似香 、兰香,叶、茎赤,根紫赤色。生溪谷之阴,出襄州。八月、九月采根,日干。古方治大风湿痹等,赤车使者酒主之。今人稀用,亦鲜有识之者,因附见于此。

  雷公云:凡采得后,细锉,用蓝叶并根并锉,唯赤地利细锉了,用生绢袋盛,同蒸一伏时,去蓝曝干用。圣惠方:治火烧疮灭瘢方:用赤地利二两捣末,生油调涂之。外台秘要:治小儿面及身上生疮如火烧。赤地利捣末,粉之良。

  卷第十一

  乌韭

  味甘,寒,无毒。主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疗黄胆,金疮内塞,补中益气,好颜色。生山谷石上。

  陶隐居云:垣衣亦名乌韭,而为疗异,非是此种类也。唐本注云:此物即石衣也,亦曰石苔,又名石发。生岩石阴不见日处,与卷柏相类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乌韭,烧灰沐发令黑,生大石及木间阴处,青翠茸茸者,似苔而非苔也。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石衣,涩,冷,有毒。垣衣为使,烧灰沐头长发。此即是阴湿处山石上苔,长者可四、五寸,又名乌韭。

  苏云石苔非也。

  卷第十一

  白附子

  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生蜀郡。三月采。

  陶隐居云:此物乃言出芮,芮久绝,俗无复真者,今人乃作之献用。唐本注云:此物本出高丽,今出凉州已西,形似天雄。《本经》出蜀郡,今不复有。凉州者生沙中,独茎似鼠尾草,叶生穗间。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味甘、辛,温。又《图经》云:叶细周匝,生于穗间,出砂碛下湿地。日华子云:无毒。主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面 瘢疵,入药炮用。新罗出者佳。

  海药云:按《南州记》云:生东海,又新罗国。苗与附子相似,大温,有小毒。主治疥癣,风疮,头面痕,阴囊下湿,腿无力,诸风冷气,入面脂皆好也。

  卷第十一

  紫葛

  紫葛 味甘、苦,寒,无毒。主痈肿恶疮。取根皮捣为末,醋和封之。生山谷中,不入方用。

  唐本注云:苗似葡萄,根紫色,大者径二、三寸,苗长丈许。(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蔓生,叶似 。根皮肉俱紫色,所在山谷有之,今出雍州。三月、八月采根皮,晒干。日华子云:味苦,滑冷。主瘫缓,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