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州郡及辽州亦有之。丛生山野,叶细如茅草,根极繁密。八月采,作汤浴令人体香。

  陈藏器云:丛生,叶细,出凉州。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源州,苗细引蔓而生。又陈氏云:主黑皮 ,风疳齿 ,野鸡痔。得白芷、附子良。合诸香及 衣妙也。

  卷第九

  垣衣

  味酸,无毒。主黄胆心烦,咳逆血气,暴热在肠胃,金疮内塞。久服补中益气,长好颜色。一名昔邪,一名乌韭,一名垣嬴,一名天韭,一名鼠韭。生古垣墙阴或屋上。三月三日采,阴干。

  陶隐居云:方药不甚用,俗中少见有者,《离骚》亦有昔邪。或云即是天蒜尔。唐本注云:此即古墙北阴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乌韭。江南少墙,陶故云少见。《本经》载之,屋上者名屋游。在下品,形并相似,为疗略同。《别录》云:主暴风口噤,金疮,酒渍服之效。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垣衣,冷。又云地衣,冷,微毒。治卒心痛,中恶。

  以人垢腻为丸,服七粒。此是阴湿地被日晒起苔藓是也,并生油调,敷马反花疮良。

  图经曰:文具海藻条下。

  卷第九

  陟厘(音离)

  味甘,大温,无毒。主心腹大寒,温中消谷,强胃气,止泄痢。生江南池泽。

  陶隐居云:此即南人用作纸者,方家唯合断下药用之。唐本注云:此物乃水中苔,今取以为纸,名苔纸,青黄色,体涩。《短剧方》云:水中粗苔也。范东阳方云:水中石上生,如毛,绿色者。《药对》云:河中侧梨。侧梨、陟厘,声相近也。王子年《拾遗》云:张华撰博物志》上晋武帝嫌繁,命削之,赐华侧理纸万张。子所云:陟厘纸也,此纸以水苔为之,溪人语讹,谓之侧理也。今按别本注云:此即石发也。色类似苔,而粗涩为异。且水苔性冷,陟厘甘温,明其陟厘与苔全异,池泽中石上名陟厘,浮水中者名苔尔。

  衍义曰:陟厘,今人事治(音池)为苔脯堪啖,京城市中甚多。然治渴疾,仍须禁食盐。

  余方家亦罕用。

  卷第九

  凫葵

  凫葵 味甘,冷,无毒。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生水中,即荇(音杏)菜也。一名接余。

  唐本注云:南人名猪 ,堪食。有名未用条中载也。今按别本注云:即荇菜也,生水中。

  菜似,茎涩,根极长。江南人多食。云是猪 ,全为误也。猪 与丝 并一种,以春夏细长肥滑为丝 ,至冬短为猪 ,亦呼为龟 。比与凫葵殊不相似也。南人捣汁服之,疗寒热也。

  (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猪 ,解蛊毒,毒药。丝 已见 条解之。今据唐本注云:有名未用条中载也。而寻有名未用条中,即无凫葵,猪 盖经《开宝详定》已删去也。

  图经曰:凫葵,即荇菜也。旧不着所出州土,云生水中。今处处池泽皆有之。叶似 ,茎涩,根甚长,花黄色,水中极繁盛。谨按《尔雅》 ,谓之接余,其叶谓之苻。郭璞以为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东人食之。《诗・周南》所谓参差荇菜是也。陆机云: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大如钗股,上青下白,煮其白茎,以苦酒浸脆美,可以按酒。今人不食,医方亦鲜用。

  卷第九

  女菀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一名茆(音柳)。生汉中川谷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畏卤碱。)

  陶隐居云:比来医方都无复用之。市人亦少有,便是欲绝。别复有白菀似紫菀,非此之别名也。唐本注云:白菀即女菀,更无别者,有名未用中浪出一条。无紫菀时亦用之,功效相似也。臣禹锡等今据有名未用中,无白菀者,盖唐修本草时删去尔。

  衍义曰:女菀,一名白菀。或者谓为二物,非也。唐删去白菀之条,甚合宜。陶能言,不能指说性状。余从《经》中所说甚明,今直取《经》。

  卷第九

  王孙

  味苦,平,无毒。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疗百病,益气。吴名白功草,楚名王孙,齐名长孙,一名黄孙,一名黄昏,一名海孙,一名蔓延。生海西川谷及汝南城郭垣下。

  陶隐居云:今方家皆呼名黄昏,又云牡蒙,市人亦少识者。唐本注云:《短剧》述本草牡蒙,一名王孙。《药对》:有牡蒙无王孙。此则一物明矣。又主金疮,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补虚益气,除脚肿,发阴阳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叶似及己而大,根长尺余,皮、肉亦紫色。

  卷第九

  土马鬃

  治骨热败烦,热毒壅,衄鼻。所在背阴古墙垣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