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颗皮皱泡者,有白色盐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千金月令》:五月宜服五味汤。取五味子一大合,以木杵臼细捣之,置小瓷瓶中,以百沸汤投之,入少蜜,即密封头,置火边良久,汤成堪饮。

  雷公云:凡小颗皮皱泡者,有白扑盐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

  凡用,以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巳至申,却以浆水浸一宿,焙干用。抱朴子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面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

  衍义曰:五味子,今华州之西至秦州皆有之。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

  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肺虚寒人可化作汤,时时服。作果,可以寄远。《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云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即用之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卷第七

  旋花

  旋花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 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一名筋根花,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泽。五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东人呼为山姜,南人呼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姜。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但志浅嗜深,不能久服尔。其叶似姜,花赤色,殊辛美,子状如豆蔻,此旋花之名,即是其花也。今山东甚多。唐本注云:此即生平泽,旋 (音福)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旋(徐兖切)花,陶所证真山姜尔。陶复于下品旋 注中云:此根出河南,北国来,根似芎 ,唯膏中用。今复道似高良美,二说自相矛盾。且此根味甘,山姜味辛,都非此类。其旋 膏疗风逐水,只用花,言根亦无妨,然不可以杜若乱之也。又将旋 花名金沸,作此别名,非也。《别录》云:根,主续筋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旋花,本功外,取根食之不饥。又取根、苗捣绞汁服之,主丹毒,小儿毒热。根,主续筋骨,合金疮。陶注误而唐注是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旋 花根也,蔓生,叶似薯蓣而多狭长,花红白色,根无毛节。蒸煮堪啖,味甘美,根名筋根。今所在川泽皆有,二月、八月采根,日干。萧炳云:旋(徐元切)

  复(音伏)用花, (音福)旋(徐愿反)用根,今云旋复根即 旋误矣。

  图经曰:旋(徐愿切)花,生豫州平泽,今处处皆有之。苏恭云:此即平泽所生旋 (音福)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别录》云:根主续筋,故南人皆呼为续筋根。苗作丛蔓,叶似山芋而狭长。花白,夏秋生遍田野。根无毛节,蒸煮堪啖,甚甘美。五月采花,阴干。二月、八月采根,日干。花今不见用者,下品有旋(徐元切)复花,与此殊别。人疑其相近,殊无谓也。《救急方》续断筋法:取旋 草根,净洗去土,捣量疮大小敷之,日一、二易之,乃瘥止。一名肫肠草,俗谓鼓子花也。黔南出一种旋花,粗茎,大叶,无花,不作蔓,恐别是一物也。

  衍义曰:旋花,蔓生,今河北、京西、关陕田野中甚多,最难锄艾,治之又生。世又谓之鼓之花,言其形肖也。四、五月开花,亦有多叶者。其根寸截置土下,频灌溉。方涉旬,苗已生。《蜀本・图经》是矣。

  卷第七

  兰草

  味辛,平,无毒。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除胸中痰癖。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水香。生大吴池泽。四月、五月采。

  陶隐居云:方药、俗人并不复识用。大吴,即应是吴国尔,太伯所居,故呼大吴。今东间有煎泽草,名兰香。亦或者此也,生湿地。李云:是今人所种,似都梁香草。唐本注云:此是兰泽香草也。八月花白,人间多种之以饰庭池,溪水涧旁往往亦有。陶云不识,又言煎泽草,或称李云都梁香近之,终非的识也。今按别本注云:叶似马兰,故名兰草,俗呼为燕尾香。时人皆煮水以浴,疗风。故又名香水兰。陶云煎泽草,唐注云兰泽香,并非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泽兰,尖长有歧,花红白色而香,生下湿地。陈藏器云:兰草与泽兰,二物同名。陶公竟不能知,苏亦强有分别。按兰草本功外,主恶气,香泽可作膏涂发。生泽畔,叶光润,阴小紫,五月、六月采阴干,妇人和油泽头,故云兰泽。李云都梁是也。苏注兰草云:八月花白,人多种于庭池,此即泽兰,非兰草也。泽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方茎紫节,初采微辛,干亦辛,入产后补虚用之。已别出中品之下。苏乃将泽兰注于兰草之中,殊误也。《广志》云:都梁香出淮南,亦名煎泽草,盛洪之《荆州记》曰:都梁县有山,山下有水清浅,其中生兰草,因名为都梁,亦因山为号也。

  衍义曰:兰草,诸家之说异,同是曾未的识,故无定论。叶不香,唯花香。今江陵、鼎、澧州山谷之间颇有,山外平田即无,多生阴地,生于幽谷,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