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也。阳也。
制丹砂。
【主治】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别录) 下气。止霍乱。一切冷气。消

毒。
吐酸。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祛寒除湿。消痰截疟之品。(调中补胃健脾消食开郁破气)
【前论】宗 曰。调散冷气甚速。虚弱不能饮食者。宜与木瓜、乌梅、砂仁、益智神曲、

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
明独胜之火。
【禁忌】经疏曰。凡疟不由于瘴。心胃痛由火而不由寒。泻痢胀满。或小水不利。由暑
气湿
【炮制】 备要曰。闽产名草豆蔻。如龙眼而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仁如缩砂。辛香





<目录>卷十\燥剂

<篇名>肉豆蔻

内容:一名肉果。味辛。性温。无毒。禀火土金之气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积冷心腹胀满。霍乱。中恶。吐沫冷气。小儿乳霍。(开宝) 解酒毒。消

外络
研末粥饮下。(李 )
【归经】入脾胃二经。兼入大肠经。为消食止泄之品(理脾 暖胃 固肠 下气)
【前论】丹溪曰。肉蔻属金与土。温中理脾。日华子称其下气。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
自下
【禁忌】经疏曰。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
方盛
【炮制】雷公曰。以糯米粉熟汤搜裹。 火中煨熟。去粉用。忌犯铁。



<目录>卷十\燥剂

<篇名>益智仁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得火土金三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去壳用。
【主治】主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好古)涩精固气。宣通气郁。温中进食。



【归经】入脾经。兼入心肾二经。为行阳退阴之品。(兼补剂补心气命门三焦不足)
【前论】海藏曰。益智本脾药。主君相二火。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
大凤
母。
智。
【禁忌】经疏曰。凡症属燥热。病患有火者。不宜用。故呕吐由热而不由寒。气逆由怒
而不




<目录>卷十\燥剂

<篇名>补骨脂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禀火土之气。兼得天令之阳以生。降多于升。阳中微阴也。得
胡麻良。恶甘草。忌羊猪血。
【主治】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开宝) 男
子腰
肾泄
【归经】入脾命门心包三经。为壮火益土之品。(补相火以通君火)
【前论】飞霞曰。故纸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
骨髓
相生
为血
【禁忌】经疏曰。凡病阴虚火动。阳道妄举。梦遗尿血。小便短涩。目赤口苦舌干。大
便燥
【炮制】雷公曰。此性燥毒。须酒浸一宿。再以东流水浸三日夜。蒸半日。晒干。胡桃
肉同



<目录>卷十\燥剂

<篇名>葫芦巴

内容:味苦。性温。无毒。禀春夏之阳气以生。升也。阳中阳也。
【主治】主肾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茴香、桃
仁。
【归经】入命门经。为壮元阳除寒湿之品。(兼补剂 能温暖丹田)
【前论】洁古曰。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 子和曰。有人病目不睹。


【炮制】禹锡曰。出岭南番舶者良。云是番莱菔子。酒浸或蒸或炒。



<目录>卷十\燥剂

<篇名>附子

内容:味辛甘。性大热。有大毒。全禀地中火土燥烈之气。兼得天之热气以生。降多升少。
浮中沉无所不至。阳中阴也。地胆为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 、人参、童便
、犀角。忌豉汁。得川椒、食盐。能引下行。直达命门。
【主治】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本
经) 腰脊风寒。香港脚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

淫腹
寒。阴
阳。久
聋。(
【归经】入命门三焦二经。兼入脾肾膀胱三经。为回阳退阴之品。(兼补剂 专补命门
相火
【前论】虞抟曰。附子禀雄壮之质。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
药入
祛除
阳益
传遍

之即
药。
格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