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无毒。禀天地阴寒之气而生。降也。阴也。元参为使。恶贝母、菟丝子
。反藜芦。
【主治】主心腹结气。积聚症瘕。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明目止泪。(本经)
养肝


【归经】入肾经。为燥湿胜热之品。(兼燥剂 肾经君药故又能补阴 泄血中热)
【前论】丹溪曰。苦参能峻补阴气。久服每致腰重者。因其气降而不升也。非伤肾也。
其治

【禁忌】经疏曰。久服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糯米泔浸一夜。其腥秽气并浮在水面上。须重重淘过。即蒸半
日。



<目录>卷六\泻剂上

<篇名>龙胆草

内容:味苦涩。性大寒。无毒。禀天地纯阴之气以生。降也。阴也。贯众、赤小豆为使。
恶地黄。
【主治】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本经)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

虫。
去目中
膀胱火。
【归经】入肝胆胃三经。为涤火邪除湿热之品。(肝胆气分药 泻肝胆火下焦湿热)
【前论】洁古曰。下行之功。与防己同。酒浸则能上行外行。柴胡为主。龙胆为使。治
目疾
邪也
腹服
【禁忌】经疏曰。胃虚血少。脾胃两虚作泻。病虚有热。均忌。



<目录>卷六\泻剂上

<篇名>白薇

内容:味苦咸。性平。无毒。禀天地之阴气以生。降也。阴也。恶黄 、大黄、大戟、干姜
、大枣、干漆、山萸。
【主治】主暴中风身热支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洒洒。发作有时。

灼热
【归经】入胃经。为清虚火除血热之品。(阳明冲任要药)
【前论】海藏曰。古方多用白薇治妇人病。仲淳曰。别录治伤中淋露者。女子荣气不足
则血
火旺
鳌按、白薇并能除血癖。曾治一妇人。本系产后身热烦呕之症。余用白薇为君。加芎、
归、
微觉
点。
【禁忌】经疏曰。凡汗多亡阳。或内虚不思食。食不消。及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
下太
【炮制】雷公曰。去须。糯米泔浸一宿。细锉。蒸拌。日晒干用。(酒洗亦可)



<目录>卷六\泻剂上

<篇名>白前

内容:味甘。性微温。无毒。感秋之气而得土之冲味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呼吸欲绝。(别录)主一切气。肺气烦闷。奔豚肾气。
(大
【归经】入肺经。为泻肺下气降痰之品。(肺家要药)
【前论】寇氏曰。此能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佐。尤佳。
鳌按、白前性无补益。虽寇氏称其能保肺气。但其功能专于降气。气降故痰亦下。故惟
肺气
【炮制】雷公曰。生甘草水浸一伏时。去头须。焙干用。



<目录>卷六\泻剂上

<篇名>丹皮

内容:味辛苦。性微寒。无毒。禀季春之气。兼得木之性以生。可升可降。阴中微阳也。畏
贝母、大黄、菟丝子。忌蒜、胡荽。
【主治】主寒热。中风螈 。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本
经)

续筋
(纲
【归经】入心肝肾心包四经。为清伏火凉血热之品。(兼补剂 清血分又补血)
【前论】洁古曰。牡丹皮入肾心包。故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入肾三焦。故治有汗之骨
蒸。



【禁忌】经疏曰。牡丹皮本入血凉血之药。然能行血。凡女子血崩。及经行过期不尽。
均忌



<目录>卷六\泻剂上

<篇名>姜黄

内容:味辛苦。性热。得火气多金气少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开宝)

症瘕
后败血
【归经】入脾经。兼入肝经。为破血行气之品。(血中气药)
【前论】藏器曰。姜黄辛温色黄。郁金苦寒色赤。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郁金入心。


【禁忌】经疏曰。凡血虚臂痛。血虚腹痛。而非瘀血凝滞。气逆上壅作胀者。均忌。若
误用



<目录>卷六\泻剂上

<篇名>蓬莪术

内容:味苦辛。性温。无毒。感夏末秋初之气。而得土金之味以生。降也。阳中阴也。得
良。
【主治】主心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