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麻黄根节之义也。士材曰。豉之入肺。所谓肺苦气上逆。急食
苦以泄之之义也。伤寒瘴气。肺先受之。喘吸烦闷。亦肺气有余耳。何弗治耶。
【禁忌】经疏曰。伤寒传入阴经。与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热结胸中。烦闷不安。此
欲成
以上宣剂谷部



<目录>卷二\宣剂下

<篇名>葱白

内容:味辛。性平。叶温。根须平。并无毒。禀天之阳气。得地之金味而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伤寒骨肉碎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
气。

宏景)霍乱转筋。及奔豚气。香港脚心腹痛。(大明)利耳鸣。通二便。时疾热狂。阴毒腹
痛。
【归经】入肺肝胃三经。为解散之品。(兼轻剂 达表和里通阳治血)
【前论】时珍曰。生用辛散。熟用甘温。外实中空。肺之药也。肺病宜食之。肺主气。
外应
诸病
【禁忌】仲景曰。葱同蜜食杀人。同枣食令人病。时珍曰。服地黄常山人。忌食。经疏
曰。



<目录>卷二\宣剂下

<篇名>白芥子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煎汤不可过熟。熟则力减。
【主治】主胸膈冷。上气。面目黄赤。(别录)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宏景)治喘咳
反胃。
【归经】入肺经。为利气豁痰。发汗散寒。除肿止痛之品。(通行经络 能搜剔内外痰

及胸
【前论】丹溪曰。痰在皮里膜外及胁下。非此不能达。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此义。
【禁忌】经疏曰。肺经有热。及阴虚火炎生痰者。均忌。



<目录>卷二\宣剂下

<篇名>莱菔

内容:生者味辛甘。熟者味甘。性皆温平。皆无毒。禀土金之气以生。能升能降。阳也。
【主治】主大下气。消谷。去痰癖。捣汁止消渴。(本经)制面毒。(萧炳)治肺痿吐血。
同羊肉纸鱼煮食。治劳瘦咳嗽。(日华)生捣服。治噤口痢疾。(汪颖)主吞酸。化积滞。解
酒毒。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四经。为消食化痰之品。(生食升气熟食降气辛宜肺甘宜脾)
【前论】孟诜曰。多食莱菔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 庵曰。夏日食莱菔菜。秋不患痢。




<目录>卷二\宣剂下

<篇名>莱菔子

内容:味辛甘。性平。无毒。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宽胸膈。发疮疹。熟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
重。
【归经】入肺脾二经。为行气消痰之品。
【前论】丹溪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禁忌】经疏曰。莱菔下气耗血。服地黄、首乌者。不可食。其子。虚弱人大忌。



<目录>卷二\宣剂下

<篇名>生姜

内容:味辛。性微温。无毒。禀天地之阳气以生。升也。阳也。秦椒为使。恶黄芩、黄连、
天鼠粪。杀半夏、莨菪毒。
【主治】主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别
录)




珍)
【归经】入肺心脾胃四经。为发散之品。(呕吐反胃圣药 散寒发表止呕开痰)
【前论】藏器曰。生姜本温。要热则去皮。要凉则留皮。成无己曰。姜枣辛甘。能行脾
胃津



<目录>卷二\宣剂下

<篇名>干姜

内容:味辛。性大热。无毒。禀天地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本经)寒冷腹痛。中
恶。

主心下寒痞。(好古)〔炮姜〕除胃冷。(萧炳)
【归经】入心肺脾胃肾大肠六经。为除寒散结。回阳通脉之品。(兼燥剂)
【前论】东垣曰。干姜乃心脾二经气分药。宜甘草缓之。好古曰。服干姜以治中者。必
上僭


炮姜主除胃冷而守中。温经止血。虞抟曰。干姜生则逐寒邪。炮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则耗
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散里寒。宝鉴曰。炮姜止而
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炮黑止吐衄。血见黑则止也。
【禁忌】经疏曰。生姜、干姜、炮姜。禁忌略同。大约久服伤阴损目。误服亦然。凡阴
虚内



<目录>卷二\宣剂下

<篇名>胡荽

内容:味辛。性微温。无毒。禀金气多火气少而生。升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