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则顺之,谓顺其升降浮沉药味之性也。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名>病症标本论

内容:治病当知标本。先受病为本,后传流之病为标。如先感轻病而后滋生重病,亦先治轻病
而后治重病,于是邪气乃伏,盖治其本故也。若先治本,虽病有十余症皆去矣,不先治本,
而治其标,邪气益甚,病势益重,不可去矣。若有中满,无问标本,先治中满,谓其急也。
若中满复有闭结,亦无论标本,当先治闭结,后治中满,谓尤急也。除闭结中满之外,皆先
治本,不可不慎也。假如肝受心火之邪,是从前来者为实邪,当泻其子火也。故经曰,本而
标之,先治其本。入肝经药为引,用泻心火药为君,是治实邪之病也。假如肝受肾邪,是从
后来者为虚邪,当补其母水也。故经曰,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入肾经药为引,用补肝药为
君,是治虚邪之病也。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名>取方之法

内容:凡用其味,必用其味之可否。若用其气,必用其气之所宜。识其病之标本,及脏腑寒热
虚实微甚缓急,而用其药之气味,随其症而取方也。主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
使,此随病之所宜,而赞成方以用之。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去咽嗌
之病近。近者奇之。去肝肾之病远,远者偶之。汗者不可以奇,下者不可以偶。补上治下制
以缓,缓则气味薄。补下治上制以急,急则气味浓。薄者则频而小服,浓者则暂而多服。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名>论各经补泻及专主泻火药

内容:(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味辛补酸泻 气温补凉泻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味甘补苦泻 气温热补寒凉泻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 味苦补咸泻 气寒补热泻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 味咸补甘泻 气热补寒泻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 味酸补辛泻 气凉补温泻
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以所胜平之。故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
清则卫荣,荣散则亡,神无所居。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
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年。又曰,人之一身,外为阳、内
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阴中之阴,
肾也。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
黄连泻心火,枯芩泻肺火,白芍泻肝火,柴胡黄连泻肝胆火,木通泻小肠火,知母泻肾
火,条芩泻大肠火,黄柏泻膀胱火,滑石泻六经火,栀子泻屈曲火。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名>用药之法

内容: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
之,留者行之,燥者润之。损者益之,惊者平之,逸者行之,上者下之。逆者正治,从者反
治。
则肝,法春木酸,生之道也,失常则病矣。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则心,法夏火苦,长之道也,失常则病矣。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咸甘收之,以苦发之。
则脾,法中央土甘,化之道也,失常则病矣。
湿淫于内,治以酸热,佐以咸寒,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则肺,法秋金辛,收之道也,失常则病矣。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
则肾,法冬水咸,藏之道也,失常则病矣。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发之,以苦坚之。
假如风淫于内,即是肝木失常,火随而炽,治以辛凉,是用辛金克其肝木,凉水沃其炎
火也。余治例此。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名>引经药性

内容:小肠膀胱属太阳, 本羌活是本乡。三焦胆与肝胞络,少阳厥阴柴胡强。太阳阳明并足
胃,葛根白芷升麻当。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脾经少与肺部异,升麻兼之白芍
详。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名>十八反药性

内容:人参芍药与沙参,细辛玄参及紫参,苦参丹参并前药,一见藜芦便杀人。白芨白蔹并半
夏,栝蒌贝母五般真,莫见乌头与乌喙,逢之一反疾如神。大戟芫花并海藻,甘遂以上反甘
草。蜜蜡莫与葱根睹,云母休见石决明。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