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慎之。忌火忌铁。



<目录>卷二十五\寓木部

<篇名>雷丸

内容:雷斧雷楔。皆霹雳击物。精气所化。是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
。竹之余气所结。故又名竹苓。(濒湖)大小如栗。状类猪苓而圆。皮黑肉白。甚坚实。(又)
赤者杀人。白者善。(贞白)
气味甘。微苦。微寒。有小毒。主行胃热。除皮中热结。逐风逐毒。解蛊杀虫。治癫痫
狂走。利丈夫。不利女子。(非利益之利。乃疏利男子元气。不疏利女子脏气。故久服阴痿
也。)久服阴痿。作摩积之膏。能疗小儿百病。下寸白虫。治应声虫。小儿出汗有热。雷丸
四两。粉半斤。为末。扑之。下寸白虫。雷丸水浸。去皮。切。焙为末。五更初。食炙肉少
许。以稀粥饮服一钱匕。须上半月服。虫乃下。
〔论〕雷丸为竹之余气所结。夫竹引根于秋深。孕笋于冬半。是禀清寒以生。合于金水
之阴以在下者。兹味本清阴之气味。而又能疏利。取以行气血之热。岂非良剂。第通用不无
有伤元气耳。
〔辨治〕切忌赤色者。入药炮用。



<目录>卷二十六\苞木部

<篇名>淡竹叶

内容:入药烧沥。惟用淡竹一品。其肉薄。节间有粉。(颂)淡竹今呼水竹。有大小二种。
汁多而甘。存中言苦竹之外皆淡竹误。(濒湖)一种草类。茎如铁线。叶似嫩稷。长尺余。
亦名淡竹叶。俗多采利小水。治喉痹等证。神效。却与此殊。(嘉谟。)
气味辛平甘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入足阳明手少阴经。主治热狂烦闷。壮热头痛头
风。并胸中痰热。咳逆上气。更除虚烦。清心益气。散吐血热毒。疗消渴。利小水。通淋闭。
\x叶\x
味苦寒。所以能清心热。凉肺清心。祛暑解毒。治小儿烦热。壮男子胃气。(能)竹叶
阴中微阳。辛平除热缓脾而益元气。(洁古东垣)除新久风邪之烦热。止喘促气胜之上冲。(东
垣)煎汤。调熟枣仁末五钱。临卧服。治心虚不得眠。同麦冬枣仁远志丹参茯神丹砂犀角。
治心经蕴热。虚烦不眠。入白虎汤。治伤寒烦热。大渴引饮。时行发黄。竹叶五升。小麦七
升。石膏三两。水斗半。煮七升服。尽剂愈。按热狂烦闷。与虚烦不同。如入白虎治伤寒烦
热大渴引饮。是热狂烦闷之类也。如竹叶汤止用竹叶麦冬甘麦姜枣。虚悸加参。少气力加糯。
以治产后短气烦闷。是虚烦之类也。虚烦又有气血之异。如加味竹叶汤。以阿地易知膏。治
妊娠伤寒汗下后热不除者。是虚在血分也。如竹叶归 汤。参 术并用。止取竹叶麦冬以清
产后虚热。口干作渴。恶冷冻饮料食者。是虚在气分也。绎此即知消渴之用。及壮热头风吐血热
毒风之用。皆由阳中无阴而阳僭。所谓益元气者。阳中有阴耳。



<目录>卷二十六\苞木部

<篇名>淡竹茹

内容:味甘。气微寒。入足阳明经。主胃热呕吐呃逆。通胃热噎膈。除胃烦不眠。清阳气
。止吐血及崩中。解虚热。愈伤寒女劳复。疗妊娠烦燥小儿热痫。同橘皮木瓜麦冬人参枇杷
叶芦根汁石斛。治胃虚有热。呕呃不止。入温胆汤。能宁神豁痰。伤寒后交接劳复。卵肿股
痛。竹皮一升。水三升。煮五沸。服汁。产后烦热短气。甘竹茹汤。甘竹茹一升。人参茯苓
甘草各二两。黄芩二两。水六升。煎二升。分服。日三。小儿热痫口噤。青竹茹三两。醋三
升。煎一升。服一合。
〔论〕 人身身半以上。为天之阳。阳中有阴。然后阳不上僭。竹。阳中阴也。故叶则
清心
吐血崩中者。血固生化于胃也。他如产后烦热。小儿热痫。皆不离心胃以为主治。至伤寒女
劳复而亦治者。以脐下三结交。乃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且胃之三脘。由于任。
竹茹能解胃之虚热以和任。故女劳复有热者用之。
凡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吐者。忌用。(仲淳)
〔修治〕 须取鲜竹刮之。磋去在外硬青。止用向里黄皮。



<目录>卷二十六\苞木部

<篇名>淡竹沥

内容:气味甘寒。姜汁为之使。主阴虚生热。热化风。治胸膈痰热。止烦闷消渴。疗类中风
。或因气虚。或因血虚。养阴滑痰。渗经络之壅。润燥急之火。及小儿天吊惊痫。妇人胎产
闷晕。
久渴心烦。宜投竹沥。(雷公)竹沥所治胎产金疮口噤。与血虚自汗消渴小便多。皆阴
虚之病。夫阴虚则发热。此味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寒而能补。与薯蓣义同。(丹
溪)能食者用荆沥。不能食者用竹沥。(三锡云。能食而气稍实者荆沥妙。)荆沥清火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