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暑
头痛。发热眩晕。酒毒黄胆。中寒中湿。中气中恶。积聚痰饮咳嗽。关格。心痛胃脘痛。痿
盗汗。不能食。泻泄滞下蛊毒。温中快气。疗肺虚有寒。上焦壅热。(一语是一气合说 好
古)行气入肺。功专脾胃。(门)本芳香开胃助脾之剂。但入发散药则快气。入补脾药则益
气乱于肠。遂作霍乱。致乱正气者恶气耳。藿虚燥芳馥。(方
入群不乱义。立定其乱。因名
曰藿。方之奇方急方。剂之宣剂
木瓜砂仁。治吐泻转筋霍乱。


补肺。入黄 四君子汤则补脾。入桂苓甘露饮治中暑吐泻。升降诸
两。为末。每以白汤点服一
钱。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
〔论〕藿香二月苗。七月穗。夏时未穗先采其茎叶。迟则性缓而无力。其味先辛次甘。
是火土之气归于燥金。金仍归土。由火亲土。而火气即已宿于
乎土。所以能助胃气。开胃
口正气而去恶气也。盖胃之气上致
为之不开。此味由燥金之气。
以敷
即中
亦堪定以正气而还返之。要当就由火归土之义。以求其功用。非恃有
也。夫天地有大橐龠焉。为
宣布。为蓄藏。当宣布之极于外。而其中
中而不知也。是物赋有大火
之精气。则其
处。是天地之
而取此味之定乱者。又岂以偏胜为功哉。要知阴阳橐龠。总藉土为转关。故
不能离土。且六气必以火为
主。而火游行于六气之中。必以土为归。因阳火
三阳。而脾土亦为之行气于
三阴三阳。此可识火
虽治呕吐。若中焦火盛热盛。及邪实作呕作胀者。并禁。(仲淳)
〔辨治〕自种者良。揉之如 香气者真。薄荷香者非也。水洗去土梗。用叶。



<目录>卷八\芳草部

<篇名>香薷

内容:荆湖南北中州二川皆有之。四月生苗。叶似茵陈。穗似荆芥。花似水苏。气味则迥别。
一种叶大茎方。一种叶最细。仅高数寸。芬芳转胜。乃石香薷也。九月开花着穗时。采之弥
佳。
味辛。气微温。可升可降。阳也。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主治散肺邪气。助肺清化。
回清。定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利小水。止吐衄。疗中暑内热
而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
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降。(丹
胀病效。(又)香薷饮。为治
暑首药。
宜用此以
脾。若饮食不节。劳役斫丧而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
暑益气。及人参白虎之类。
以泻火益元可也。(濒湖)香薷功在治水。一
大便溏泄。小便短少。诊其
脉沉而大。沉主
少定。再以胃苓
术丸。二日小便长。肿大消。调理数日全安。于此见古人方皆有至理。而此味治
有奇效也。(又)香薷治暑。
世未究其所以然。盖暑气流行曰暑淫。肺金受邪曰
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设精气不游不溢。致
上输。以通调归下。
力在精气也。经云。金郁则泄之。解表利小水是也。使元府闭而幽门阖则令金受其郁。
开提其元府。即以启辟其幽
门。是其功力又在元府也。经曰。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
其郁。香薷整营于脉中。肃
卫于脉外。第舍高源之藏真。实
吐下。及散水肿。夫五水暴
聚成
审霍
暑气为本。本风亦可。本寒本湿亦可。本虚本实亦可。本营卫不调亦
是则香薷功力不仅着于逆暑
气而成病者矣。观易简主四时伤寒不正之
惠治鼻衄不止。外台治吐血
如涌泉。永类
矣。(之颐)郁
德。略有异同。香薷偏于卫与阳。郁金偏于营与阴。将形藏。弥元府。敷幽门。
治水肿以之为君。同参术
木瓜茯苓橘皮白芍车前子良。治暑香薷饮。有十味
嗽者。去参 白术用。)有六
味者。有加黄连者。深
一斤。水一斗。熬极烂。
渣。再熬
〔论〕香薷生苗于四月。至九月乃开花着穗。禀于火土之气以生。而化于金水之气以成。
暑者相火行令。每先犯于心包之经。从其类也。心包与胃口紧相应。
暑侵心包。未有不伤胃者。至包络与胃合病。又未有不上乘肺者。是先伤肺阴。以病乎肺之
阳也。此品属金与水。能于阳中之阴。消其郁邪。助其清化。而有彻上彻下之功。肺得之则
清化行。清化行则包络与胃胥治。而肺亦得司其主气之职矣。夫心肺胃上焦合而营诸阳。第
香薷功力在和金郁。俾阳气得以宣布。而中气因之转化。其义
肺即合于离中之坎。以行
其清化。而包络主血。亦因肺阴之
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