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即气所化也。(经曰。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
为液。又曰。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乃大盛
。经脉盛则并纳于卫任而为海。)营气之化。根于卫气之充。不可识 之益表气。通阳和。
即以滋营而和经。俾藏于卫任。达之命门。以归元阳而疗诸虚乎。(世止言黄 补气。讵知
化血生血。乃所以竟其气之用耳。即东垣所云泻阴火。是指内伤阳气下陷而为虚热。非阴分
相火之火也。亦是由气化血之义。然则用 不可但执补气之说。而必究其功用之精微矣。)
试更以阴生阳。阳化阴。分合之义言之。经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
始也。是则合肾与脾以上于肺者肝也。合心与胃以至于肝者肺也。肝得乎水中之火。故为阴
中之少阳而主升。如水不足。是本先拨也。即水中之火郁亦病乎升之机而气病者也。肺得乎
火中之水。故为阳中之少阴而主降。如火不足。是本先拨也。即火中之水郁亦病乎降之机而
气病者也。若脾固以水为体。以火为用。坎中之离。借风木以上交。故脾能化气于上。而胃
为表以达之。胃则以火为体。以水为用。离中之坎。借燥金以下交。故胃能化血以下。而脾
为里以统之。夫肝挟肾与脾以至于肺者。因肺为肾之母也。肺挟心与胃以至于肝者。因肝为
心之母也。若脾与胃。执升降之枢。以为子母之权舆者也。故上而至天。下而际地焉。黄
之功。正有体立而用以行者。盖阳中太阳合于阳中之少阴。使阳得化阴而随阴以降。此其所
以自上而下自外而内也。知此则别录益气。更曰利阴气。甄权所主虚喘肾衰耳聋。皆可明其
功矣。总之。黄 补肺而利阴。不治阳有余而阴不足之病。乃治阳不足而阴亦不利之病。观
方书所治。固主益气。然于血分多有功。津液汗溺为病。需之不少。则以肺阳裕而阴生。肺
阴降而阳随。为自上而下自外而内之权舆焉。又本经首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此由气
及血。以至于分肉也。至大风癞疾。并妇人子脏风邪。皆缘阴气虚以为风也。他如逐五脏间
恶血。破症癖瘰 瘿赘。治肠风血崩带下。其由阳及阴之功。种种明着矣。人身天气。由化
而生。(与地气由生而化者不同)如肺阴下降而生血。其 变化之地在膻中。(膻中固肺所
治)中焦之营血。此为橐龠。能使胃阳不亢。而气得下行者。非肺之力欤。知肺之力。则
知之功用矣。抑经曰卫出下焦。然则黄 益卫气。其自上而下者。必先自下而上也。其自
外而内者。必先自内而外也。洁古谓 为足太阳发表药。缘卫气由足太阳而达之天表也。试
参虚损有膀胱热而尿血不止者。入黄 于蒲黄丸中以补下焦之卫。而后清热如地麦辈。始得
奏功。盖不止用 以补虚。固藉其升阳以达表。然后水腑之热可除也。明于阳气下陷之义。
则知阳不得正其治于上。阴即不能顺其化于下矣。
缪氏曰。凡气实内塞。胸膈闭闷。肠胃有积滞。及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其阳盛阴虚。
或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者。忌之。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修治〕 去头。刮皮。治痈疽。生用。治肺气虚。蜜炙用。治下虚。盐水或蒸或炒用。



<目录>卷七\山草部

<篇名>人参

内容:春秋运斗经。摇光星散而为人参。故名神草。人参赞。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
树相寻。(多生于深山背阴近 树下湿润处)春生苗。三四月有花。(细小如粟。
丝。紫白色。)秋后结子。(七八枚如大豆。生青。熟红自落。)采根于秋冬则坚实。春夏虚
软。昔多用潞州上党紫团参。产于紫团山。紫色稍扁。又百济参白坚且圆。名曰条参。(俗
名羊角参)辽东参黄润。纤长有须。(俗名黄参)独胜。高丽参近紫。体虚。新罗参亚黄味
薄。肖人形者神。其类鸡腿者力洪。(嘉谟)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皆属
于朝鲜。其参犹来中国互市。辽参连皮者。黄润色如防风。去皮者坚白如粉。伪作者皆采沙
参荠 桔梗根乱之。但沙参体虚无心而味淡。荠 体虚无心。桔梗体坚有心而味苦。人参体
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余味。其他作伪者不少。须详审之。(濒湖)
根味甘微苦。气微寒微温。(微寒者春之寒也。微温者亦春之温也。神农直指所禀曰微
寒。别录兼言功用。又曰微温。寒温虽别。言微则一也。)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
微苦补阴。苦甘温合。则又补阳中之阴。阴中之阳。(气主生物。本乎天。味主成物。本乎
地。气味生成。阴阳之造化也。凉者高秋清肃之气。天之阴也。其性降。温者阳春生发之气。
天之阳也。其性升。甘者湿土化成之味。地之阳也。其性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