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令人失色肤黑。损筋力。(保升)
〔修治〕 人多以矾硝灰石之类杂之。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煎炼白色乃良。



<目录>卷六\卤石部

<篇名>戎盐

内容:即青盐。来自羌戎胡地。又名羌盐胡盐。北海青。南海赤。(指西海之南北而言)此戎
盐之青赤二色者。医方但用青盐。而不用红盐。不知二盐皆名戎盐也。(西凉记。青盐池出
盐正方半寸。其形如石。甚甜美。北户录。张掖池中出桃花盐。色如桃花。随月盈缩。)赞
云。盐山二岳。二色为质。赤者如丹。黑者如漆。或称戎盐。可以疗疾。此说亦惟赤黑二色。
不言白者。盖白者乃光明盐。而青盐赤盐则戎盐也。(本濒湖)
气味咸寒。功同食盐。不经煎炼而味咸带甘。入药似胜。主助水脏。益精气。明目疗目
痛心腹痛。溺血吐血。齿舌出血。除五脏症结。心腹积聚。坚肌骨。去毒蛊。(诸本草)方
书治眩晕胀满。腰痛遗精。白浊劳淋。小便不禁。戎盐甘咸。功在却血入肾。治目中瘀赤涩
昏。二盐并用方 荔核散。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新荔枝核十四枚烧灰存性。八角
茴香(炒)
沉香木香青盐食盐各一钱。川楝肉小茴香各二钱。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热酒调服。
牢牙明目。青盐二两。白盐四两。川椒四两。煎汁。拌盐炒干。日用揩牙洗目。永无齿疾目
疾。单用白盐方(据李氏谓光明盐。未知浙闽白盐即号光明否。当再稽考。)漏精白浊。雪
白盐一两。筑紧固济。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
枣汤下三十丸。此方甘以济咸。脾肾两得。
〔论〕 戎盐从西戎来。同是润下之气所凝。而产于极西。寒水孕于母气。故入药似胜,
且疗诸血证。非食盐所及。夫用戎盐入温补药。藉元阴之气和阳而归诸阴也。如治聋鸣眩晕
沉香磁石丸。及老人腰痛二至丸是。或阴阳均配而用。以至阳根于至阴也。如治白淫之锁精
丸是。入固脱药。所以和阴使为阳守也。如治遗精之水中金丹是。或入于活血中。成元阴
之本以和血也。如治肾劳淋沥之地黄丸是。推此可以尽其变矣。
〔修治〕 温水洗去尘土净。晒干入药。



<目录>卷六\卤石部

<篇名>凝水石

内容:亦名寒水石。即盐精石。(一名泥精。昔人谓之盐枕。今人谓之盐根。)生于
卤地积盐之下。
大块有齿棱。如马牙硝。清莹如水晶。亦有带青黑色者。打破皆方。暑月回润。入水浸
久亦化。苏颂注元精石。谓解池有盐精石。味更咸苦。乃元精之类。固是物也。(濒湖)
寒水石有二。一是软石膏。一是凝水石。唐宋以来。诸家不详本文盐精之说。遂误以石
膏方解石为寒水石。而盐精之寒水绝不知用。此千载之误也。然则古方所用寒水石。正即此
种凝水石。唐宋诸方寒水石是石膏。近方寒水石则是长石方解石耳。(参用濒湖)
味辛咸甘。气大寒。本经主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除
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止渴凉血。降火止牙疼。坚牙明目。入肾走血。除热之功。
同于诸盐。经曰。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又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凝水
〔论〕 苏氏以凝水石为元精之类。而东璧氏遂无分别。今细绎之。同中觉有异处。观
二石之释名。同禀水气。而凝水止曰寒水。元精则曰太乙元精。同为盐结。而凝水止曰盐精。
元精则曰阴精。岂得谓无少异乎。说见元精石条。能除有余邪热。凡阴虚火旺。咳嗽吐血多
痰。潮热骨蒸。并脾胃作泻者。慎弗误服。(仲淳)
〔修治〕 每凝水十两。须用生姜二十两捣取自然汁煮干。研粉用。



<目录>卷六\卤石部

<篇名>元精石

内容:一名太乙元精石。又曰阴精石。乃咸卤津液流渗入土。年久结成石片。大者如杏叶
。小者如鱼鳞。悉皆六出。(禀积阴之气象老阴之数)尖角端正如龟甲状。色绿而莹澈。(蒲
解出者。其色青白通澈。蜀中赤盐之液所结者。色稍红光。)叩之则直理而坼。坼处亦六角
。如柳叶大。烧过则悉解坼。片片相离。白如霜雪。平洁可爱。今世所用元精。乃绛州所出
绛石。非元精也。(濒湖)
味甘咸。气温。性降。伏硫黄丹砂。主除风冷邪气。湿痹。心腹积聚冷气。止头痛。合
诸药。治伤寒阴毒证。又治上盛下虚。痰结目障翳。木舌咽喉疮。来复丹。(申铁饔)同硫
黄硝石用。治上盛下虚。救阴助阳。有扶危拯逆之功。凡缓急诸病。但有胃气。服此丹无不
获安。正阳丹。治伤寒三日。头疼壮热。四肢不利。元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