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及琅琊。今惟出齐州。(即济南府历城)其山常暖。冬
不积雪。每岁初冬。州官监取。积久穴深。 凿他石。得之甚难。以白色明莹。云头雨脚。
轻松若野狼牙者为上。黄色者亦重。其上犹带云母者。称绝品也。(别录颂)起为阳石。齐州
拣金山出者最胜。其尖似箭簇者力强。如狗牙者力微。置雪中倏然没迹。写纸上飘然飞举者
真。(庚辛玉册)
气味咸温。右肾命门气分药也。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石葵蛇蜕。畏菟丝。忌
羊血。补命门不足。治阴痿不起。及腰疼膝冷湿痹。妇人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
并结气寒热。腹疼无子。男妇下部虚冷。肾气乏绝。子脏久寒者用之。然石药冷热皆有毒。
亦宜斟酌。(宗 )且非久服之物。(濒湖) 喉痹为相火急速之病。相火龙火也。宜以火逐
之。一人病缠喉风。表里皆肿。药不能下。用凉药灌鼻中。下十余行。外以阳起石伏龙肝等
分研细。新汲水调。日扫百遍。三日热始退。肿始消。此亦从治之道也。(子和) 阳在外。
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阳起两得之。(子由) 禀
纯阳之气以生。本经云。气微温。然观出石之山。大雪不凝。则其温气。当不甚微矣。咸温
入右肾。补助阳气。为除积寒宿血留滞下焦之圣药。(仲淳)阴痿不起。精寒无嗣者。同温
补药服之。能令阳道丰隆。总治男子九丑之疾。使人有子。
〔论〕 凡物之禀阳气盛者。无不上行。此山气有独钟而凝为斯石。(如温泉之类不多
有)用之者惟取其气。故以轻松)若野狼牙。着纸即飞举者为佳。夫阳火出于地中。宜其补命
门不足。起阴痿。暖子宫。为男女下焦之圣药。种种证治。皆取其上升之阳。动而不 之气
化。以对待之。第苏颂时已谓难得。迄今用其赝者。不如弗用之为愈也。阴虚火旺者忌之。
阳痿属于失志。(火气闭密不得发越而然)崩漏由于火盛者。并不得服。(仲淳)
〔修治〕 不入汤煎。火 透红。研极细如面。水飞过。日干用。



<目录>卷五\石部

<篇名>白石英

内容:出华阴山谷及泰山。虢州雒州亦有。近取泽州者为胜。大如指。六棱如削。白
澈有光。长五六寸者弥佳。
味甘辛。气微温。手太阴阳明气分药。主消渴。阴痿不足。治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
湿痹。补五脏。下气。疗肺痿并肺痈吐脓。咳逆上气。实大肠。治喘咳嗽血。(诸本草)湿
可去枯。紫白石英之类是也。(藏器) 色相莹如华萼。质可入肾。色可入肺。中含火气可
逐寒。故主肾气不周于胸而消渴。天癸枯竭而阴痿不足。肺不容平而咳逆上气。气无帅制而
痹闭不舒。火失修容而胸膈久寒等证。(子由) 风虚冷痹。肾虚耳聋。益精保神。治诸阳
不足。白石英三两。火 。酒淬三次。瓶中密封。弗泄气。每早温服一钟。以少饭压之。一
法。磁石火
〔论〕 本经别录甄权多以白石英色归于金而治肺病矣。夫五行中金为水母。而人身中
金水又若互相子母者。然观二阴至肺。肾脉之由肺而至心也。俾火不刑金。而金为火妻。以
布其气化。是则肺得司主气之职以益四脏者。岂不更藉于水哉。凡石为阴中之阳。兹种之由
肾益肺者。盖又互相子母之义。有合于阴中之阳耳。别录云。治肺痿惟虚者始宜。如由热而
成非可概予。至于肺痈吐脓咳逆。自为的对矣。苏颂曰。乳石论以钟乳为乳。白石英为石。
是六英之贵惟白石也。又曰。乳者阳中之阴。石者阴中之阳。故阳生十一月后甲子服乳。阴
生五月后甲子服石。然而相反畏恶。动则为害不浅。故乳石之发。方治虽多。罕有济者。诚
不可轻饵也。盖金石悍气。有病则病当之。病去则阴气受之。不可不慎。
〔修治〕 坩锅内火 酒淬三次用。修治如法。中病即止。毋过剂焉。



<目录>卷五\石部

<篇名>紫石英

内容:出泰山山谷。其色淡紫而质莹彻。随其小大。皆具五棱。两头如箭簇。比之白石英。其
力当倍。(核) 产处甚多。或形甚环玮。或色深特好。或甚光明。但小而黑。或芒角甚佳
而小薄。必以五棱如削。紫色达头如樗蒲者乃良。(太平御览)
味甘辛。气温。味浓于气。阳中之阴。降也。入手少阴手厥阴足厥阴经。长石为之使。
畏扁青附子。恶 甲黄连麦句姜。主心腹咳逆邪气。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治女子
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
散痈肿。久服温中。方书治气证胀满。痫证惊悸。泄泻赤白浊。虚而惊悸不安者。宜加用之。
女子服之有子。(权)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