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集解】藏器曰∶ 木生江南山谷。树大十数围,无风叶动,花反而后合,《诗》云∶
“棠棣之华,偏其反而”,是也。时珍曰∶ 杨与白杨是同类二种,今南人通呼为白杨,故
俚人有“白杨叶,有风掣,无风掣”之语。其入药之功大抵相近。
\x木皮\x
【气味】苦,平,有小毒。
【主治】去风血香港脚疼痹, 损瘀血,痛不可忍,取白皮火炙,酒浸服之。和五木皮煮
汤,捋香港脚,杀瘃虫风瘙。烧作灰,置酒中,令味正,经时不败(藏器)。
【发明】时珍曰∶白杨、 杨皮,并杂五木皮煮汤,浸捋损痹诸痛肿。所谓五木者,桑、
槐、桃、楮、柳也。并去风和血。
【附方】新一。
妇人白崩∶ 杨皮半斤,牡丹皮四两,升麻、牡蛎( )各一两。每用一两,酒二钟,
煎一钟,食前服。(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篇名>松杨

内容:(《拾遗》)
【校正】并入《唐本草》椋子木。
【释名】椋子木(音凉)。
时珍曰∶其材如松,其身如杨,故名松杨。《尔雅》云∶椋即来也。其阴可荫凉,故曰
椋木。
藏器曰∶江西人呼为凉木。松杨县以此得名。
【集解】藏器曰∶松杨生江南林落间。大树,叶如梨。
志曰∶椋子木,叶似柿,两叶相当。子细圆如牛李,生青熟黑。其木坚重,煮汁色赤。
郭璞云∶椋材中车辋。八月、九月采木,晒干用。
\x木\x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折伤,破恶血,养好血,安胎止痛生肉(《唐本》)。
\x木皮\x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水痢不问冷热,浓煎令黑,服一升(藏器)。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篇名>榆

内容:(俞、由二音。《本经》上品)
【释名】零榆(《本经》),白者名
时珍曰∶按∶王安石《字说》云∶榆沈俞柔,故谓之榆。其
。其荚飘零,故曰零榆。
【集解】《别录》曰∶榆皮生颖川山谷。二月采皮,取白曝干。八月采实。并勿令中湿,
湿则伤人。弘景曰∶此即今之榆树,取皮刮去上赤皮,亦可临时用之,性至滑利。初生荚仁,
以作糜羹,令人多睡,嵇康所谓“榆令人瞑”也。恭曰∶榆三月实熟,寻即落矣。今云八月

实,恐误也。藏器曰∶江东无大榆。有刺榆,秋实。故《经》云八月采者,误也。刺榆,皮
不滑利。
颂曰∶榆,处处有之。三月生荚,古人采仁以为糜羹,今无复食者,惟用陈老实作酱耳
。按∶《尔雅疏》云∶榆类有数十种,叶皆相似,但皮及木理有异耳。刺榆有针刺如柘,其
叶如榆,瀹为蔬羹,滑于白榆,即《尔雅》所谓“枢、 ”,《诗经》所谓山有枢是也。白榆
先生叶,却着荚,皮白色,二月剥皮,刮去粗 ,中极滑白,即《尔雅》所谓“榆,白 ”

也。荒岁农人取皮为粉,食之当粮,不损人。四月采实。宗 曰∶榆皮,初春先生荚者是也。
嫩时收贮为羹茹。嘉 中,丰沛人缺食多用之。时珍曰∶邢 《尔雅疏》云∶榆有数十种,
今人不能尽别,惟知荚榆、白榆、刺榆、榔榆数者而已。荚榆、白榆皆大榆也。有赤、白二
种。白者名 ,其木甚高硕。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
榆钱。后方生叶,似山茱萸叶而长,尖KT 润泽。嫩叶炸,浸淘过可食。故《内则》云∶
堇、 、 、榆、免、 , 以滑之。三月采榆钱可作羹,亦可收至冬酿酒。瀹过晒干可
为酱,即榆仁酱也。崔实
与此相近,但味稍苦耳。诸榆性皆扇地,故其下五谷不植。古人春取榆火。今人采其白皮为
榆面,水调和香剂,粘滑胜于胶漆。
承曰∶榆皮湿捣如糊,用粘瓦石极有力。汴洛人以石为碓嘴,用此胶之。
\x白皮\x
【气味】甘,平,滑利,无毒。
【主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
久服,断谷轻身不饥。其实尤良(《本经》)。疗肠胃邪热气,消肿,治小儿头疮痂 (《别
录》)。通经脉。
捣涎,敷癣疮(大明)。滑胎,利五淋,治 喘,疗不眠(甄权)。
生皮捣,和三年醋滓,封暴患赤肿,女人妒乳肿,日六、七易,效(孟诜)。利窍,渗
湿热,行津液
【发明】诜曰∶高昌人多捣白皮为末,和菜菹食甚美,令人能食。仙家长服,服丹石人
亦服之,取利关节故也。
时珍曰∶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手足太阳、手阳明经药也。故人小便不通,五淋
肿满,喘嗽不眠,经脉胎产诸症宜之。本草十剂云∶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