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肺病上焦药尤佳。按∶方
勺《泊宅编》云∶外兄刘掾云∶病脏毒下血,凡半月,自分必死。得一方,只以干柿烧灰,
饮服二钱,遂愈。又王 《百一方》云∶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亦用此方一服而愈。为散
、为丸皆可,与本草治肠 、消宿血、解热毒之义相合。则柿为太阴血分之药,益可证矣。
又《经验方》云∶有人三世死于反胃病,至孙得一方∶用干柿饼同干饭日日食之,绝不用水
饮,如法食之,其病遂愈。此又一证也。
【附方】旧四,新十二。
肠风脏毒∶方说见上。
小便血淋∶叶氏∶用干柿三枚(烧存性),研末。陈米饮服。《经验方》∶用白柿、乌豆、
盐花煎汤,入墨汁服之。
热淋涩痛∶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日饮(《朱氏方》)
小儿秋痢∶以粳米煮粥,熟时入干柿末,再煮三、两沸食之,奶母亦食之。(《食疗》)
反胃吐食∶干柿三枚,连蒂捣烂,酒服甚效。切勿以他药杂之。
腹薄食减,凡男女脾虚腹薄,食不消化,面上黑点者∶用干柿三斤,酥一斤,蜜半斤。
以酥、蜜煎匀,下柿煮十余沸,用不津器贮之。每日空腹食三、五枚,甚良。(孟诜《食疗》)
痰嗽带血∶青州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一枚,掺真青黛一钱,卧时食之,薄荷汤下
。(《丹溪纂要》)
产后咳逆,气乱心烦。用干柿切碎,水煮汁呷。(《产宝》)
妇人蒜发∶干柿五枚,以茅香(煮熟)、枸杞子(酒浸,焙研)各等分。捣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茅香汤下,日三。(《普济》)
面生 ∶干柿,日日食之。(《普济方》)
鼻窒不通∶干柿同粳米煮粥,日食。(《圣济》)
耳聋鼻塞∶干柿三枚细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许煮粥,日日空心食之。(《圣惠》)
痘疮入目∶白柿,日日食之,良。
胫烂疮∶用柿霜、柿蒂等分烧研,敷之甚效。(笔峰《杂兴》)
解桐油毒∶干柿饼食之。(《普济》)
\x乌柿\x(火熏干者)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杀虫,疗金疮、火疮,生肉止痛(《别录》)。治狗啮疮,断下痢(弘景)。服药
口苦及呕逆者,食少许即止(藏器)。
\x 柿\x(音览)
【修治】瑞曰∶水藏者性冷,盐藏者有毒。
时珍曰∶ ,藏柿也。水收、盐浸之外,又有以熟柿用灰汁澡三、四度,令汁尽着器中
,经十余日即可食,治病非宜。
【主治】涩下焦,健脾胃,消宿血(诜)。
\x柿糕\x
【修治】时珍曰∶案∶李氏《食经》云∶用糯米(洗净)一斗,大干柿五十个,同
捣粉蒸食,如干,入煮枣泥和拌之。
【主治】作饼及糕与小儿食,治秋痢(诜)。黄柿和米粉作糗蒸,与小儿食,止下痢、
下血有效(《藏器》)。
\x柿蒂\x
【气味】涩,平,无毒。
【主治】咳逆哕气,煮汁服(诜)。
【发明】震亨曰∶人之阴气,依胃为养。土伤则木挟相火,直冲清道而上作咳逆。古人

时珍曰∶咳逆者,气自脐下冲脉直上至咽膈,作呃忒蹇逆之声也。朱肱《南阳书》以哕
为咳逆,王履《溯洄集》以咳嗽为咳逆,皆误矣。哕者,干呕有声也。咳逆有伤寒吐下后,
及久病产后,老人虚人,阴气大亏,阳气暴逆,自下焦逆至上焦而不能出者;有伤寒失下,
及平人痰气抑遏而然者。当视其虚实阴阳,或温或补,或泄热,或降气,或吐或下可也。古
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
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亦常用之收效矣。至易水张氏又益以人参,治病后虚人咳逆
,亦有功绩。丹溪朱氏但执以寒治热之理,而不及从治之法,矫枉之过矣。若陈氏《三因》
又加以良姜之类,是真以为胃寒而助其邪火者也。
【附方】新一。
咳逆不止∶《济生》柿蒂散∶治咳逆胸满。用柿蒂、丁香各二钱,生姜五片。水煎服。

》加青皮、陈皮。王氏《易简》加半夏、生姜。
\x木皮\x
【主治】下血。晒焙研末,米饮服二钱,两服可止(颂)。汤火疮,烧灰,油调敷
(时珍)。
\x根\x
【主治】血崩,血痢,下血(时珍)。



<目录>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

<篇名>柿

内容:(音卑士。宋《开宝》)
【释名】漆柿(《日华》)、绿柿(《日用》)、青 (《广志》)、乌 (《开宝》)、花
(《日用》)、赤棠 。
时珍曰∶ 乃柿之小而卑者,故谓之 。他柿至熟则黄赤,惟此虽熟亦青黑色。捣碎浸
汁谓之柿漆,可以染罾、扇诸物,故有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