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相乱。俗言毒 之气所成,食之
杀人。
甚美有恶,食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凡中其毒者,必笑不止。解之以苦茗、白矾,
酌新水并咽之,无不立愈。又按∶杨士瀛《直指方》云∶广南人杀毒蛇,覆之以草,以水洒
之,数日菌生。采干为末,入酒毒人。遇再饮酒,毒发立死。又陈氏《拾遗》云∶南夷以胡
蔓草毒人至死,悬尸于树,汁滴地上,生菌子收之,名菌药,毒人至烈。此皆不可不知,故
并记之。马勃亦菌类,见草部。
【主治】烧灰,敷疮疥(藏器)。
【附方】新一。
疔肿∶黑牯牛撒粪石上,待生菌子,焙干, 草等分为末。以竹筒去两头,紧缚,合
住疔上。用水和末一钱,入筒内。
少顷沸起,则根拔出。未出,再作二、三次。(《医学正传》)。
【附录】鬼盖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甘,平,无毒。主小儿寒热痫。丛生垣墙下,
赤色,旦生暮死。一名地盖。
弘景曰∶一名朝生,即今鬼伞也。
藏器曰∶一名鬼屋。生阴湿处,如菌,其盖黑而茎赤。和醋,敷肿毒、恶疮、马脊肿。
杜正伦曰∶鬼伞有小毒。夏日得雨,聚生粪堆,见日即消黑。
时珍曰∶此亦土菌之类,朝生夕死者。烧灰治疔肿,以针刺破四边,纳灰入内,经宿出
根。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地芩

内容:《别录》曰∶味苦,无毒。主小儿痫,除邪养胎,风痹洗洗寒热,目中青翳,女子带下。
生腐木积草处。天雨生盖,如朝生,黄白色。四月采之。
时珍曰∶此即鬼盖之色黄白者,其功亦相近。
鬼笔(《拾遗》)
藏器曰∶鬼笔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
小儿呼为狗溺苔。主治疮疽 疥痈 。并晒干研末,和油涂之。
凡菌从地出者,皆主疮疥,牛粪上黑菌尤佳。
时珍曰∶此亦鬼盖之类而无伞者。红紫松虚,如花之状,故得花名。研末,敷下疳疮。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竹蓐

内容:(《食疗》)
【校正】并入《拾遗》竹肉。
【释名】竹肉(《拾遗》)、竹菰(《纲目》)、竹蕈。
时珍曰∶草更生曰蓐,得溽湿之气而成也。陈藏器《本草》作竹肉,因其味也。
【集解】诜曰∶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
藏器曰∶竹肉生苦竹枝上。如鸡子,似肉脔,有大毒。以灰汁煮三度炼讫,然后依常菜
茹食之。炼不熟者,戟人喉出血,手爪尽脱。应别有功,人未尽识之。
时珍曰∶此即竹菰也。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江淮
有竹肉,大如弹丸,味如白树鸡。即此物也。惟苦竹生者有毒耳。
【气味】甘、咸,寒,无毒。
藏器曰∶苦竹肉∶有大毒。
【主治】一切赤白痢,和姜、酱食之(孟诜)。苦竹肉∶灰汁炼过食,杀三虫毒邪气,
破老血(藏器)。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菌

内容:(音桓郡。《本经》下品)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 芦(《本经》)。
时珍曰∶ 当作萑,乃芦苇之属,此菌生于其下,故名也。若 音观,乃鸟名,与萑芦
无关。
【集解】《别录》曰∶ 菌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
弘景曰∶出北来,此亦无有。形状似菌,云鹳屎所化生,一名鹳菌。单末之,猪肉
和食,可以遣蛔虫。
恭曰∶ 菌今出渤海芦苇泽中碱卤地,自然有此菌尔,非鹳屎所化生也。其菌色白轻虚,
表里相似,与众菌不同。疗蛔有效。
保升曰∶今出沧州。秋雨以时即有,天旱久霖即稀。晒干者良。
【气味】咸,平,有小毒。
《别录》曰∶甘,微温。
权曰∶苦。得酒良,畏鸡子。
【主治】心痛,温中,去长虫白癣蛲虫,蛇螫毒,症瘕诸虫(《本经》)。疽蜗,去蛔虫、
寸白,恶疮(《别录》)。除腹内冷痛,治白秃(甄权)。
【附方】旧一。
蛔虫攻心如刺,吐清汁者∶萑菌一两杵末,羊肉 和食之,日一顿,大效。(《外台秘
要》)
【附录】蜀格 《别录》曰∶味苦,平,无毒。主寒热痿痹,女子带下痈肿。生山阳,
如萑菌而有刺。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地耳

内容:(《别录》)
【校正】自有名未用移入此。
【释名】地踏菰(《纲目》)。
【集解】《别录》曰∶地耳生丘陵,如碧石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