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子\x
【气味】酸、涩,平,无毒。
【主治】作饭食之,益饥,无异粳米(藏器)。



<目录>谷部第二十三卷\谷之二

<篇名>草

内容:(音网。《拾遗》)
【释名】皇(《尔雅》)、守田(同上)、守气(同)。
时珍曰∶皇、 ,音相近也。
【集解】藏器曰∶ 草生水田中,苗似小麦而小。四月熟,可作饭。
时珍曰∶《尔雅》∶皇,守田。郭璞云∶一名守气,生废田中,似燕麦,子如雕胡,可
食。
\x米\x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作饭,去热,利肠胃,益气力。久食,不饥(藏器)。



<目录>谷部第二十三卷\谷之二

<篇名>草

内容:(《海药》)
【释名】自然谷(《海药》)、禹余粮。
【集解】藏器曰∶《博物志》云∶东海洲上有草名曰 。有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熟,
民敛获至冬乃讫。呼为自然谷,亦曰禹余粮。此非石之禹余粮也。
曰∶ 实如球子,八月收之。彼民常食,中国未曾见也。
时珍曰∶按∶《方孝孺集》有海米行,盖亦 草之类也。其诗云∶海边有草名海米,大
非蓬蒿小非荠。妇女携篮昼作群,采摘仍于海中洗。归来涤釜烧松枝,煮米为饭充朝饥。莫
辞苦涩咽不下,性命聊假须臾时。
\x子\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不饥,轻身(藏器)。补虚羸损乏,温肠胃,止呕逆。久食健人(李 )。



<目录>谷部第二十三卷\谷之二

<篇名>薏苡

内容:(《本经》上品)
【校正】据《千金方》,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解蠡(音礼。《本经》)、芑实(音起。《别录》)、赣米(《别录》。音感。陶氏作
珠,雷氏作 米)、回回米(《救荒本草》)、薏珠子(《图经》)。
时珍曰∶薏苡名义未详。其叶似蠡实叶而解散,又似芑黍之苗,故有解蠡、芑实之名。
赣米乃其坚硬者,有赣强之意。苗名屋 。《救荒本草》云∶回回米又呼西番蜀秫。俗名草
珠儿。
【集解】《别录》曰∶薏苡仁生真定平泽及田野。八月采实,采根无时。
弘景曰∶真定县属常山郡。近道处处多有,人家种之。出交趾者,子最大,彼土呼为
珠。故马援在交趾饵之,载还为种,人谗以为珍珠也。实重累者为良。取仁用。
志云∶今多用梁汉者,气劣于真定。取青白色者良。
藏器云∶取子于甑中蒸使气馏,曝干 之,得仁矣。亦可磨取之。
颂曰∶薏苡所在有之。春生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叶。开红白花,作穗。五、六月
结实,青白色,形如珠子而稍长,故人呼为薏珠子。小儿多以线穿如贯珠为戏。九月、十月
采其实。
曰∶凡使,勿用 米,颗大无味,时人呼为粳 是也。薏苡仁颗小、色青、味甘,咬
着黏人齿也。
时珍曰∶薏苡,人多种之。二、三月宿根自生。叶如初生芭茅。五、六月抽茎开花结实。
有二种∶一种粘牙者,尖而壳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如糯米,可作粥饭及磨面食,亦可同
米酿酒。一种圆而壳浓坚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即粳 也。但可穿作念经数珠,故人
亦呼为念珠云。其根并白色,大如匙柄, 结而味甘也。
\x薏苡仁\x
【修治】赣曰∶凡使,每一两,以糯米一两同炒熟,去糯米用。亦有更以盐汤
【气味】甘,微寒,无毒。诜曰∶平。
【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本经》)。除筋骨
中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别录》)。炊饭作面食,主不饥,温气。煮饮,
止消渴,杀蛔虫(藏器)。治肺痿肺气,积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破毒肿(甄权)。
去干湿香港脚,大验(孟诜)。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
小便
【发明】宗 曰∶薏苡仁《本经》云∶微寒,主筋急拘挛。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
大筋受热,则缩而短,故挛急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用薏苡;若《素问》言因寒则
筋急者,不可更用此也。
盖受寒使人筋急;寒热使人筋挛;若但受热不曾受寒,亦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
也。此药力势和缓,凡用须加倍即见效。
震亨曰∶寒则筋急,热则筋缩。急因于坚强,缩因于短促。若受湿则弛,弛则引长。然
寒与湿未尝不挟热。三者皆因于湿,然外湿非内湿启之不能成病。故湿之为病,因酒而鱼肉
继之。甘滑、陈久、烧炙并辛香,皆致湿之因也。
时珍曰∶薏苡仁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