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58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种,果部移入一种,
外类有名未用移入三种。
《神农本草经》一十三种(梁陶弘景注) 《名医别录》一十八种(梁陶弘景注) 《唐 本草》七种(唐苏恭) 《千金食治》二种(唐孙思邈) 《本草拾遗》一十三种(唐陈藏 器) 《食疗本草》三种(唐孟诜、张鼎) 《食性本草》一种(南唐陈士良) 《蜀本草》
二种(蜀韩保升) 《日华本草》二种(宋人大明) 《开宝本草》六种(宋马志) 《嘉 本草》九种(宋掌禹锡) 《图经本草》四种(宋苏颂) 《证类本草》一种(宋唐慎微)
《日用本草》三种(元吴瑞) 《食物本草》二种(明汪颖) 《食鉴本草》一种(明宁原)
《救荒本草》二种(明周王) 《本草纲目》一十六种(明李时珍)
【附注】魏李当之《药录》 《吴普本草》 宋雷 《炮炙》 齐徐之才《药对》 唐 甄权《药性》 萧炳《四声》 唐李 《海药》 杨损之《删繁》 宋寇宗 《衍义》 金 张元素《珍珠囊》 元李杲《法象》 王好古《汤液》 元朱震亨《补遗》 明汪机《会编 》明陈嘉谟《蒙筌》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篇名】菜之一内容:(荤菜类三十二种。)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篇名】韭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草钟乳(《拾遗》)、起阳草(侯氏《药谱》)。
颂曰∶案∶许慎《说文》∶韭字,象叶出地上形。一种而久生,故谓之韭。一岁三、四 割,其根不伤,至冬壅培之,先春复生,信乎久生者也。
藏器曰∶俗谓韭叶是草钟乳,言其温补也。
时珍曰∶韭之茎名韭白,根名韭黄,花名韭菁。《礼记》谓韭为丰本,言其美在根也。
薤之美在白,韭之美在黄,黄乃未出土者。
【集解】时珍曰∶韭丛生丰本,长叶青翠。可以根分,可以子种。其性内生,不得外长 。叶高三寸便剪,剪忌日中。一岁不过五剪,收子者只可一剪。八月开花成丛,收取腌藏供 馔,谓之长生韭,言∶剪而复生,久而不乏也。九月收子,其子黑色而扁,须风处阴干,勿 令郁。北人至冬移根于土窖中,培以马屎,暖则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
谓之韭黄,豪贵皆珍之。韭之为菜,可生可熟,可菹可久,乃菜中最有益者也。罗愿《尔雅 翼》云∶物久必变,故老韭为苋。
颂曰∶郑玄言∶政道得则阴物变为阳,故葱变为韭,可验葱冷而韭温也。
【气味】辛、微酸,温,涩,无毒。时珍曰∶生∶辛、涩;熟∶甘、酸。大明曰∶热。
宗 曰∶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多食则能昏神暗目,酒后尤忌。
诜曰∶热病后十日食之,即发困。五月多食,乏气力。冬月多食,动宿饮,吐水。不可 与蜜及牛肉同食。
【主治】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利病患,可久食(《别录》。时珍曰∶案∶《千金 方》作可久食,不利病患。)叶∶煮鲫鱼酢食,断卒下痢。根∶入生发膏用(弘景)。根、叶 ∶煮食,温中下气,补虚益阳,调和脏腑,令人能食,止泄血脓,腹中冷痛。生捣汁服,主 胸痹骨痛不可触者,又解药毒,疗狂狗咬人数发者,亦涂诸蛇虺、蝎虿、恶虫毒(藏器)。
煮 食,充肺气,除心腹痼冷 癖。捣汁服,治肥白人中风失音(《日华》)。煮食,归肾壮阳,
止泄精,暖腰膝(宁原)。炸熟,以盐、醋空心吃十顿,治胸膈噎气。捣汁服,治胸痹刺痛 如 锥,即吐出胸中恶血甚验。又灌初生小儿,吐去恶水、恶血,永无诸病(诜)。主吐血唾血,
衄血尿血,妇人经脉逆行,打扑伤损及膈噎病。捣汁澄清,和童尿饮之,能消散胃脘瘀血,
甚效(震亨)。饮生汁,主上气喘息欲绝,解肉脯毒。煮汁饮,止消渴盗汗。熏产妇血运,
洗肠痔脱肛(时珍)。
【发明】弘景曰∶此菜殊辛臭,虽煮食之,便出犹熏灼,不如葱、薤熟即无气,最是养 生所忌。
颂曰∶菜中此物最温而益人,宜常食之。昔人正月节食五辛以辟疠气,谓韭、薤、葱、
蒜、姜也。
宗 曰∶韭黄未出粪土,最不益人,食之滞气,盖含抑郁未申之气故也。
孔子曰∶“不时不食”,正谓此类。花食之亦动风。
思邈曰∶韭味酸,肝病宜食之,大益人心。
时珍曰∶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入足厥阴经,乃肝 之菜也。《素问》言,心病宜食韭,《食鉴本草》言∶归肾,文虽异而理则相贯。盖心乃 肝之 子,肾乃肝之母,母能令子实,虚则补其母也。道家目为五荤之一,谓其能昏人神而动虚阳 也。有一贫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盐、梅、卤汁少许,细呷,得 入渐加,忽吐稠涎数升而愈。此亦仲景治胸痹用薤白,皆取其辛温能散胃脘痰饮恶血之义也。
震亨曰∶心痛有食热物及怒郁,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宜用韭汁、桔梗加入药中,开 提气血。有肾气上攻以致心痛者,宜用韭汁和五苓散为丸,空心茴香汤下。盖韭性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