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俗人多呼此为石上菖蒲者,
谬矣。此止主咳逆,断蚤虱,不入服食用。诗咏多云兰荪,正谓此也。
大明曰∶菖蒲,石涧所生坚小,一寸九节者上。出宣州。二月、八月采。
颂曰∶处处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叶,长一、二尺许,其叶中心有脊,状如
剑。无花实。今以五月五日收之。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旁引三、四根,旁根节
尤密,亦有一寸十二节者。采之初虚软,曝干方坚实。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
多植于干燥砂石土中,腊月移之尤易活。黔蜀蛮人常将随行,以治卒患心痛。其生蛮谷中者
尤佳。人家移种者亦堪用,但干后辛香坚实不及蛮人持来者。此皆医方所用石菖蒲也。又有
水菖蒲,生溪涧水泽中,不堪入药。今药肆所货,多以二种相杂,尤难辨也。
承曰∶今阳羡山中生水石间者,其叶逆水而生,根须络石,略无少泥土,根叶极紧细,
一寸不啻九节,入药极佳。二浙人家,以瓦石器种之,旦暮易水则茂,水浊及有泥滓则萎。
近方多用石菖蒲,必此类也。其池泽所生,肥大节疏粗慢,恐不可入药。唯可作果盘,气味
不烈而和淡尔。
时珍曰∶菖蒲凡五种∶生于池泽,蒲叶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菖蒲,白菖也;生于溪
涧,蒲叶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菖蒲,溪荪也;生于水石之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
尺余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一年,至春剪洗,愈剪愈细,高四、五寸,叶如韭,根如
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甚则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谓之钱蒲是矣。服食入药须用二
种石菖蒲,余皆不堪。此草新旧相代,四时常青。《罗浮山记》言∶山中菖蒲一寸二十节。
《抱朴子》言∶服食以一寸九节紫花者尤善。苏颂言∶无花实。然今菖蒲,二、三月间抽茎
开细黄花成穗,而昔人言菖蒲难得见花,非无花也。应劭《风俗通》云∶菖蒲放花,人得食
之长年。是矣。
\x根\x
【修治】 曰∶凡使勿用泥菖、夏菖二件,如竹根鞭,形黑、气秽味腥。惟石上生者,
根条嫩黄,紧硬节稠,一寸九节者,是真也。采得以铜刀刮去黄黑硬节皮一重,以嫩桑枝条
相拌蒸熟,曝干锉用。
时珍曰∶服食须如上法制。若常用,但去毛微炒耳。
【气味】辛,温,无毒。权曰∶苦、辛,平。
之才曰∶秦皮、秦艽为之使。恶地胆、麻黄。
大明曰∶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窃,明耳目,出音声。主耳聋痈
疮,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本经》)。四
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别录》)。治耳鸣头风泪下,鬼气,
杀诸虫,恶疮疥瘙(甄权)。除风下气,丈夫水脏,女人血海冷败,多忘,除烦闷,止心腹
痛,
霍乱转筋,及耳痛者,作末炒,乘热裹 ,甚验(大明)。心积伏梁(好古)。治中恶卒死,
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时珍)。
【发明】颂曰∶古方有单服菖蒲法。蜀人治心腹冷气 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吴茱
萸煎汤饮之。亦将随行,卒患心痛,嚼一、二寸,热汤或酒送下,亦效。
时珍曰∶国初周颠仙对太祖高皇帝常嚼菖蒲饮水。问其故。云服之无腹痛之疾。高皇御
制碑中载之。菖蒲气温味辛,乃手少阴、足厥阴之药。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
苦急以辛补之,是矣。《道藏经》有《菖蒲传》一卷,其语粗陋。今略节其要云∶菖蒲者,
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其法采紧小似鱼鳞者一斤,以水及米泔浸各一宿,刮去皮切,
曝干捣筛,以糯米粥和匀,更入熟蜜搜和,丸如梧子大,稀葛袋盛,置当风处令干。每旦酒、
饮任下三十丸,临卧更服三十丸。服至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至五年,骨髓充,颜色
泽,白发黑,落齿更生。其药以五德配五行∶叶青,花赤,节白,心黄,根黑。能治一切诸
风,手足顽痹,瘫缓不遂,五劳七伤,填血补脑,坚骨髓,长精神,润五脏,裨六腑,开胃
口,和血脉,益口齿,明耳目,泽皮肤,去寒热,除三尸九虫,天行时疾,瘴疫瘦病,泻痢
痔漏,妇人带下,产后血运。并以酒服。河内叶敬母中风,服之一年而百病愈。寇天师服之
得道,至今庙前犹生菖蒲。郑鱼、曾原等,皆以服此得道也。
又按∶葛洪《抱朴子》云∶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冬袒不寒,日记万言。商丘
子不娶,惟食菖蒲根,不饥不老,不知所终。《神仙传》云∶咸阳王典食菖蒲得长生。安期
生采一寸九节菖蒲服,仙去。又按∶ 仙《神隐书》云∶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