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斗门方》)妇人小便,卒不得
出者∶紫菀为末,井华水服三撮,即通。小便血者,服五撮立止。(《



<目录>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篇名>女菀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白菀(《别录》)、织女菀
时珍曰∶其根似女体柔婉,故名。
【集解】《别录》曰∶女宛生汉中山谷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
弘景曰∶比来医方无复用之。复有白菀似紫菀,恐非此也。
恭曰∶白菀即女菀,有名未用重出一条,故陶说疑之。功与紫菀相似。
宗 曰∶女宛即白菀,非二物也。《唐修本草》删去白菀,甚合宜。
时珍曰∶白菀,即紫菀之色白者也。雷 言∶紫菀白如练色者,名羊须草,恐即此物也。
\x根\x
【气味】辛,温,无毒。之才曰∶畏卤碱。
【主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本经》)。疗肺伤咳
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
【发明】时珍曰∶按∶葛洪《肘后方》载∶治人面黑令白方∶用真女菀
为末。醋浆服一刀圭,日三服。十日大便黑;十八日如漆;二十一日全白便止,过此太白矣。
年三十后不可服。忌五辛。孙思邈《千金方》用酒服,男十日,女二十日,黑色皆从大便出
也。又《名医录》云∶宋兴国时,有女任氏色美,聘进士王公辅,不遂意,郁久面色渐黑。
母家求医。一道人用女真散,酒下二钱,一日二服。数日面貌微白,一月如故。恳求其
方,则用黄丹、女菀二物等分尔。据此,则葛氏之方,已试有验者矣。然则紫菀治手太阴血
分,白菀手太阴气分药也。肺热则面紫黑,肺清则面白。三十岁以后则肺气渐减,不可复泄
,故云不可服之也。



<目录>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篇名>麦门冬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 冬(音门),
韭(《吴普》)
阶前草
时珍曰∶麦须曰 ,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 冬,及有诸
韭、忍冬诸名。俗作门冬,便于字也。可以服食断谷,
一名仆垒,一名随脂。
【集解】《别录》曰∶麦门冬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川谷及堤 肥土石间久废处。
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
普曰∶生山谷肥地,丛生,叶如韭,实青黄。采无时。
弘景曰∶函谷即秦关。处处有之,冬月作实如青珠,以四月采根,肥大者为好。
藏器曰∶出江宁者小润;出新安者大白。其苗大者如鹿葱;小者如韭叶,大小有三、四
种,功用相似,其子圆碧。
颂曰∶所在有之。叶青似莎草,长及尺余,四季不凋。根黄白色有须,根如连珠形。四
月开淡红花,如红蓼花。实碧而圆如珠。江南出者叶大,或
时珍曰∶古人惟用野生者。后世所用多是种莳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于黑壤肥沙地
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粪及耘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晒收之。其子亦可种,
但成迟尔。浙中来者甚良,其叶似韭而多纵纹且坚韧为异。
\x根\x
【修治】弘景曰∶凡用,取肥大者,汤浸,抽去心,不尔令人烦。大抵一斤须减去四五
两也。
时珍曰∶凡入汤液,以滚水润湿,少顷抽去心,或以瓦焙软,乘热去心。若入丸散,须
瓦焙热,即于风中吹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汤浸捣膏和药,亦可。滋
补药,则以酒浸擂之。
【气味】甘,平,无毒。《别录》曰∶微寒。普曰∶神农、岐伯∶甘,平;黄帝、桐君、
雷公∶甘,无毒;李当之∶甘,小温。杲曰∶甘、微苦,微寒,阳中微阴,降也。入手
太阴经气分。
之才曰∶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苦 。畏苦参、青 、木耳。伏石钟乳。
【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本经》)。
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
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别录》)。去心热,止烦热,寒热体劳,下痰
饮(藏器)。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止嗽,治肺痿吐脓,时疾热狂头痛(大明)。治热毒大

,面目肢节浮肿,下水,主泄精(甄权)。治肺中伏火,补心气不足,主血妄行,及经水枯,
乳汁不下(元素)。久服轻身明目。和车前、地黄丸服,去温瘴,变白,夜视有光(藏器)。
断谷为要药
【发明】宗 曰∶麦门冬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治
心肺虚热及虚劳。与地黄、阿胶、麻仁,同为